002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docVIP

002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淮阴:发展集体经济成农村发展生命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应志刚   2009年12月26日,周桂从厂里拿到了1500块钱的工资。“比在苏州打工少赚1000来块”,但显然,周桂更愿意这少了1000来块的“家门口收入”。 周是江苏淮阴宋集村人。淮阴地处江苏北部腹地的淮安市,80%以上是农业人口,也是江苏劳务输出大县(区)之一。 2009年初的一场金融风暴,周和大多数当地外出务工农民一样,被企业裁员后返回农村。不过,他很快在村里兴办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 在淮阴,像周一样的返乡民工大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得益于淮阴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农村“脱贫、破零、超千”工程。这项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让全区251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99.24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32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3706户、私营企业589户,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6个,覆盖农民6.15万人,有力地带动了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发展集体经济造就苏北“小华西”   洪北村,是淮阴区最偏远的村落之一。然而,这个村却是区里的官员在去年最乐意带媒体前往采访的村子。甚至,洪北村已经成了淮阴区恢复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被推崇为“洪北模式”在全区推广。 这是个鸡鸣闻三县的村庄,与江苏宿迁市的泗阳、沭阳交界。村子不大,却有着自己的集市,街道两旁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道路上车辆行人穿梭繁忙,两侧商贩的生意看上去还不错,颇让人有种身处苏北乡镇驻地的感觉。 这个小村子被区里的官员称为“小华西”,村里的公共设施都是集体出钱建设的,村民医保由村里缴纳大部分,每个考取大学的农家子弟,还会额外得到2000元的红包奖赏。与很多地方需要村干部苦口婆心劝导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窘状相比,“家底”殷实的洪北村却全部“包干”了农民的农业保险费,就连整修水渠等河工,村里人也不用出钱更不用出人,直接由村里出钱承包给工程队干。这里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成套的楼房,一套1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大概在5万块钱左右,比农民自己建造要节省上万元。 洪北村的集体经济回复的比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就自发兴建了水厂、蚕站、建筑工程队、水泥预制品厂等集体产业,2008年底前记者在这个村子采访时,村支部书记戴家贵很自豪地透露,村子的集体经济纯收入“今年肯定达到100万。” 洪北村恢复集体经济并没有把承包到户的土地重新合并起来,土地仍然是分到各家各户的,只是在集体的公用土地上建造房屋出租,或是向农民租赁土地办企业和公用事业,村里也不参与具体的经营。 戴家贵被当地很多的村干部看做是能人,在很多村干部抱怨“分田到户把人心都分散了”的时候,戴家贵却把集体当成家来操持,这让很多前来视察的官员对他竖起大拇指。 但戴家贵自己很明白,“手里没把米,唤鸡也不灵”。自己之所以得到上级的肯定,得到村民的拥护,关键在于洪北村的集体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   发展集体经济为基层组织“撑腰” 淮阴位于江苏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区,自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先后诞生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家枚乘、枚皋及医学家吴鞠通、雕塑家滑田友等杰出人物,历史悠久但经济状况不尽人意。 淮阴区委农工部副部长李训伟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到2007年底,该区251个行政村,有117个行政村的村集体负债超过10万元,106个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因为村集体没有钱,无法为农民办实事,村民不把村干部当回事的例子,在淮阴区比比皆是。而在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一些村子就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有的“村部”甚至就安在村支书或村长的家里。 在友谊村的村支书李敬生家里,他指着自家一张四方饭桌说:“这是我们村干部开会的办公桌”。李敬生的家就是村里的“村部”,原先的“村部”因为年久失修且没钱修缮已经废弃,上级配备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一台电视、一部电脑,目前暂放在李敬生的家里。而上级下发的文件就放在门后的一个纸箱里,“重要的文件保管在村会计那里。” 因为村集体没有钱,村干部的腰杆就挺不直,村干部们抱怨自己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李敬生抱怨,“我们村的水利设施还是建国初期建设的,村里又没有资金垫修,跟老百姓又筹不到钱,每年栽水稻都比其他村迟上个半个月,老百姓骂我们村干部,上级领导对我们也不满意,没钱难办事、事难办。” 因为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不但抱怨事难做,而且坦言“影响干群关系”。刘老庄乡副乡长万建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村干部班子来看,一个是‘软’,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二是‘散’,不想干事,精神状态也不好”。 和村干部一样,农民也期望村集体“有点钱”,一些农民说:“假如集体有钱的话,村里要办点实事,村干部就不会动不动就向我们筹钱。本来跟村干部关系还挺不错的,但一听筹钱我们就烦了,筹的次数多了,一提筹钱我们就发恼

文档评论(0)

180****7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