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预防和对策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 一、什麽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在体内,有一种能促进葡萄糖(血糖)氧化产生能量、热量或转变为其他物质的激素叫胰岛素,因它能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血糖)的利用,所以胰岛素是体内一种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如果人体内胰岛素的生成量减少,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减弱(相对减少),将致使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而使血糖增高,尿液中检出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糖尿病。 二 、糖尿病在医学上如何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分为四类: ①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 ②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③ 妊娠期糖尿病; ④ 其他类型糖尿病。 三 、糖尿病的发病形式有哪些? ——糖尿病有急性发病和慢性发病两种发病形式。 1、急性发病:多见于Ⅰ型糖尿病。常见于高热、病毒感染后,出现烦渴、多饮、多尿,随之恶心呕吐、腹胀、脱水、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样酮臭味,血压下降等,以酮症酸中毒为主要症状;有的病人无典型糖尿病史,发病快,突然昏迷,首次被诊断为糖尿病。 2、慢性发病:多见于Ⅱ型糖尿病,病人在数月或数年内逐渐出现口渴、多饮、多尿,食欲亢进和消瘦等症状。 在末梢血管,大血管和心脏,糖尿病可引起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疽,高血压、冠心病等。 在肺、可引起肺结核,急性肺炎及其他急性炎症。 肝---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 胆囊--- 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收缩不全。 胰腺---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外分泌障碍。 胃肠道--- 蠕动障碍、食管炎、胃扩张、吸收不良、腹泻、便秘。 生殖系统--- 性欲低、阳痿、不孕、生殖器功能不全等。 骨、关节--- 引起夏库关节、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等。 皮肤--- 感染性皮肤病、代谢障碍(睑黄疣、硬肿病等)、坏疽、紫癜、皮肤干燥症、湿疹、皮炎、神经性水肿等。 口腔--- 牙周病、口角炎、口腔真菌感染。 耳--- 可引起耳聋,在血液、糖尿病可引起白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氧合能力降低、全血粘度增高等。 迄今为止,糖尿病可发生的并发症达90余种。 四 、哪些原因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 1、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⑴ 感染:病毒感染常可诱发Ⅰ型糖尿病。 ⑵ 肥胖:多见于Ⅱ型糖尿病。 ⑶ 妊娠;雌激素此时上升---→胰岛β细胞破坏,对抗胰岛素作用→多次妊娠诱发糖尿病。 ⑷遗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空气污染、噪音、生活竞争中的心理压力等→诱发基因突变---→达到一定“阈值”--→糖尿病。 2、加重糖尿病的因素: (1)感染:呼吸、泌尿、消化系急性或慢性感染--→加重糖尿病、消化道感染伴呕吐者,易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停用胰岛素或减量过快:为最常见诱发糖尿病酸中毒,加重此病情的重要因素。 (3)服用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过多。 (4)饮酒过多或摄取糖量过少(<100克/日) (5)手术、外伤、骨折、妊娠、心肌梗塞、脑梗塞、精神紧张、精神创伤及过度激动等。 五、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因为许多糖尿病病人不一定都具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特 别是Ⅱ型糖尿病,因此,对于下列情况者应怀疑糖尿病: 1.体重减轻而找不到原因,特别是原来较胖而近来体重减轻者; 2.男性患者出现阳痿且排除泌尿生殖局部病变者; 3.有久治不愈的伤口感染或平时易患疖、痈且不容易治愈者; 4.有糖尿病家族史且自己的年龄超过40岁,出现原因不明的疲倦无、头晕者; 5.中年以后患结核,进展快且治疗效果不佳者; 6.有异常分娩史,如多次流产、死胎、早产、畸形儿或分娩巨大胎儿者; 7.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行感、烧灼感、麻木感、针刺感等,或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者; 8.餐后3—4小时,出现心慌、出汗 、手颤、饥饿、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者; 9.食量突然增加,易饥饿且身体长胖者; 10.视力迅速下降或年青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者。 出现上述情况,可及早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血糖正常值: 空腹 3.9—5.6 mmol/L ; 餐后2小时 <6.7 mmol/L; 葡萄糖耐量: 空腹 <5.9 mmol/L; 1小时 6.7—9.5 mmol/L; 2小时<6.7 mmol/L 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