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无序中国造价咨询1.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粗放无序的中国造价咨询业 相对于欧美西方国家历史悠久的造价咨询业,中国造价咨询行业起步晚 90 年代后期, 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纷纷改制,建行、审计局、设计院内的一些部门摇身一变成为造价 咨询公司。随着市场化的加速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一些民营企业敏感地捕捉到隐藏的巨大商 机,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造价咨询业务将超过 其他咨询业,形成千亿级别的产业,充满机遇,前景令人乐观。但行业过快膨胀也带来种种 弊端。国外有成熟的制度、理论、技术和经验,中国造价咨询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不成熟性、 不完善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高端人才奇缺 “工程未动,造价先行”,造价咨询举足轻重。造价咨询质量的高低影响投资收益和工 程成本。但是造价咨询业的粗放落后,在国际市场上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建筑业在 国外攻城掠地抢占市场,而中国造价咨询业只能偏安于国内市场,只能依靠残酷的低价竞争 生存,至今仍未有造价咨询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而国内重大工程和外资项目的造价咨询 业务市场又大都被国外和香港咨询公司所占领,国内造价咨询公司还不具备与之抗衡的品牌 和实力,更没有国际视野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咨询业,人才是决定性的。但国内造价咨 询公司人员极不稳定,流动性大,论资排辈,唯学历论,不能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也不能 人尽其才。很早以前古人就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预设各种外在条件,人为地设置条条框框, 只会把真正优秀人才排斥在外。也许只有那些没有自信的人才热衷于追求文凭职称等外在的 东西,而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屑于此。咨询专业人员应该是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管理 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造价咨询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应该是高智能人才聚集之地,然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尽 人意,有待提高,众多预算员知识面狭窄,知识老化,技能单一,偏重理工,缺少人文。只 能完成一些简单的算量套价对帐工作,却不能胜任商务谈判、全过程控制、工程咨询等高端 服务和延伸服务,有人把审价人员戏称为砍价师,蔑视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造价行业是最自由的职业,预算员不同于其他行业,对公司的依赖性小,也不象流水线 上的工人,不可须臾离开,它可以随时随地工作,不受时空限制,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相 关软件即可完成全部工作。同时预算员做私活现象较普遍,一些委托人认为,同样的活与其 让公司做不如让私人做划算,因为收费低得多。一些造价咨询公司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也乐 于把投标、预算、结算和钢筋业务外包给私人做。兼职外聘私活一多,质量和服务就难以控 制 二、企业管理粗放 造价咨询业管理粗放,没有规范化,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公司内部没有 “权力制衡”, 审价人员几乎是不受约束不受监督,一个项目谁做谁就全权负责。一些单位没有内部审核制 度,或者即使有内部审核制度也形同虚设,对报告中的漏洞和缺陷视而不见或不能发现,而 对细枝末节却倾注很多精力,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有一项目,初稿只有 3500 多万, 最后审计报告是 6000 多万,报告审批通过,因为从形式和外表你根本找不出任何漏洞,越 是渗水的造价文件越是做得“天衣无缝”,批报告的人也不可能对照图纸逐一复核 三、咨询业务面狭窄 造价咨询业务面狭窄,各类中介咨询机构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业务范围单一的分割状态, 对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定位基本上仍停留在以往的概预算和结算审核及标底的编制上,还没把 业务延伸到全面的造价管理和控制,既缺少这方面的业务来源,也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更缺 少全过程的造价控制经验、理论和技术。即使是承接到全过程投资监理业务,也不过是开开 例会,审核进度款,只是被动地参与而非主动地介入,按部就班,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设性意 见。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和局限,在项目前期的决策、设计、招投标和商务谈判中很难发挥 积极作用 四、无序的恶性竞争 这个行业的特征是“小而多”,小指公司规模小,多,指造价公司多。造价咨询单位众 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仅上海地区有造价咨询公司有 200 多家,这还不包括挂靠的、没有 资质的和各类形形色色的从事造价业务的工作室。即使是最大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也不过是 100 多号员工,大多数咨询单位不能形成规模,行业集中度低,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虽然咨询业市场规模很大,但因为从事造价咨询业的单位多,所以仍是“僧多粥少”的 卖方市场,恶性竞争、价格战也在所难免,根本不按标准收费,因为按标准收费根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