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入世”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入世”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交流大大加强,国际法由研究 国家、主权、领 土等问题转向谋求经济发展、福利提高、人权保护, WTO 中的“劳动条款”问题的凸现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加入WTO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也是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中国需要 WTO ,WTO 更需要中国。“入 世”将对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法律的影响将更 为深远。我国劳动法制必须在 WTO 法律框架下进行改革和完善。由于劳动法制涉及的问 题是多方 面的,加之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就 WTO 法律框架下我国劳动就业制 度(就业准入 和就业保障) 问题、相关劳动标准(制度) 的调整与实施问 题等进行探讨,期望以此促进 我国劳动法制的完善。 关于就业准入和就业保障问题 就业问题,既是个国内法问题,同时也是个国际法问题。促进就业, 是世界各国都十 分重视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称 《劳 动法》)除了在总则中对此进行规 定外,设立专章——第二章就“促 进就业”进行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1],“国 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 国 际劳工组织于 1964 年在日内瓦第四十八届会议上通过的第 122 号 《就业政策公约》中,要求各会员国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经济增 长和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满足对人力的需 求,并解决失业和不充 分就业的问题”。[3] 由于我国原非WTO 成员国、国内就业问题突出,人们关注的往往是 国内就业问题,尤其 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与再就业问题。“入世” 前乃至现在人们关于就业问题的讨论都 没有摆脱“会增加多少个就 业岗位”、“‘入世’后会有多少人失业”等问题。固然, 这些问 题非常重要,对于面对沉重就业压力的国人而言,这是个不得不关注 的问题,但 这种关注仍然是停留在经济学层面上。今天讨论这一问 题时,我们已是 WTO 的成员,我 们必须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身 份、在国际视野下、在 WTO 法律框架下关注就业问题。 也就是说, 我们考察就业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国内就业保障问题,(注:我国 “入世”前及现在,人们关于就业问题的讨论都没有摆脱“会增加 多少个就业岗位”、“会有多少人失业”等问题。固然,这些问题非 常重要,但仍然是在经济学层面予以关注的 。然而,WTO 法律框架 下关注就业问题,应是在国际视野下进行。)而应更多的关注就业 管 理必须符合国际规则,尤其应关注劳动力跨国流动的相关法律问题。 WTO 《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五条之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定”规 定:“本协定不应阻止任何成员为在 两个或多个参加方之间建立的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定的成员,如果这项协定:(a)免除 协定参加方 的公民有关居留和工作许可的要求;(b)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意 思是说 ,“任何成员方可以成为有关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议的成员, 但该协议应免除协议参加 方的公民有关居留和工作许可的要求,同 时该协议的任何扩大或重大修改应通知服务贸 易理事会” [4](p.281)(当然,这也要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中《本协定下 提供 服务的自然人流动附件》的要求) 。这实际上是要求,各成员要 保障“平等就业权”的 实现。平等就业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 一项基本的劳动权。根据《费城宣言》(注:《费城宣言》即《关于 国际劳工组织的目标和宗旨的宣言》,国际劳工组织 1944 年 5 月 10 日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26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1946 年作为附件 被纳入国际劳 工组织章程。)“全人类不分种族、信仰或性别,都 有权在自由和尊严、经济有保障和 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其物质 福利和精神发展”。所谓“平等就业”,其实质就是反 对就业和职 业中的各种歧视。对此,国际劳工组织 1951 年通过的《同工同酬公 约》(第 1 00 号公约)和 1958 年通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 111 号公约) (注:我国已加入《同工同酬公约》,正在考虑加入《(就 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尤其是第 111 号公 约进行了特别规定。 第 111 号公约认为“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 族 血统或社会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和偏私,并因而产生剥削或 损害就业或职业 机会平等的影响”,即构成就业歧视。当然,以下 情况例外:(1)根据工作本身内在的 特殊要求,对这种特定工作在就 业上实行有所区别、排斥或优惠,不应被认为是歧视; (2

文档评论(0)

吉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