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之勾践灭吴》读后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语之勾践灭吴》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国语》一书,感慨万千,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勾践灭吴一文。勾践虽败,却能凭借自身过人的毅力东山再起,然而却带有不择手段的意味。吴王夫差虽沉迷美色,但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深感自己的不作为,自刎而亡,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正直刚烈的表现呢? 两位人物各有千秋,作者通过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不断渲染,将他们的性格与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观全文,没有对战争直接的描写,重点写的是人物的语言,缘起勾践不听范蠡的劝告而战败,勾践开始接受别人的劝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虽然话说得十分谦虚,但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的真诚有几分。 同样的,当文种进言时,身为武将的他说话毫不客气,“无乃后乎”简直就是在谴责勾践不听忠言而遭此大难。如果在平时,勾践可能会暴跳如雷,但此时他非但不发怒,反而用“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来表达自己的诚意,还握住文种的手“与之谋”,真正表现出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特点。 由此可见,勾践十分善于取得大臣的信任。 但勾践的能力远不止于此,他还善于笼络国民人心。他的“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深深打动了国民。通过谴责自己,得到了国民的原谅甚至拥护。 甚至因为这几句谴责,国之父兄请求出兵与吴国作战。勾践先假装推辞一番:“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但其实他的心中该有多么高兴啊,身为背负着报仇使命的一国之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雪耻之日。 但是他很清楚这种决战的信心究竟有多大,在他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是不肯贸然出兵的。但是他的话确实起到了激励国人的作用。他们表态说:“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不敢尽力者乎?请复战!” 这种请战的士气正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于是,他看到时机成熟了,便发兵攻吴。当吴王夫差请求讲和时,勾践说:“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勾践如何能放过这次雪耻的好机会,为了这一天,他忍辱负重数年,一直准备着。 而吴王夫差由于自己过去的“宽容”,错过了灭越的机会,现在勾践东山再起,逼得他节节败退。 吴王若是选择归附于勾践还能够有一丝求生希望,然而,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毅然自刎而亡,不愿亲眼见证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由此我们从勾践身上学到,为了既定的目标,一定要不断努力,却也要避免不择手段与虚伪。 制定合理的计划,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在心理上头脑清醒,决不沽名钓誉,决不在最后关头放弃。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勾践复国成功最不可忽视的还有其身边的谋士。文种,在越王最初提出求士,他大但地指责越王,“无乃后乎?”。当越王去往吴求和时,文种积极地出谋划策,他没有因为国之将亡而放弃自己的国家,与越王勾践一同踏上复国之路。 与勾践形成对比的是吴王夫差,不懂得用人之道。当伍子胥提出不可,与越国乃是仇雠敌战之国。详细的分析了吴越的关系,告诫吴王不可以答应勾践的求和请求。与伍子胥形象相反的是伯嚭。他不顾国家利益,受诱惑而劝说吴王接受求和,他自私自利。同时他是愚蠢的,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人生路漫漫,我们需区分良莠,选择真正真诚的伙伴或是老师,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更好地完成目标。 吴王在最后关头的责任感与浩然正气虽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错听佞臣与被美色诱惑却是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 这三组人物鲜活却又真实,作者仅通过对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便将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不禁使我感叹作者的文字功力。从这三组人物中,我也悟出了不同的道理,愿我能谨记越王的坚毅智慧,文种的爱国聪敏,吴王的强烈使命感。 《国语》一书的艺术风格也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它善于把握细节,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虚构的情节,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意犹未尽的同时却又依法沉思。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