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2018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第二课时教案.pdf

2018-2019年2018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第二课时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比较 探究(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留学巴黎》中关于《风》创作过程的段落,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写作特点是 什么?你觉得这样的写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叙述和描写 详细的描写,感人的抒情 描写逼真,再现了音乐家当时艰苦 的生活环境, 为他不畏艰难继续创作的精神所打动。 同时, 通过描写仿佛看到作者内心的汹 涌澎湃, 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汇成一首生命的交响曲。描写和抒情相结合,使得 对《风》的描写成为全文的高潮部分。 ) 导语: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两文在记叙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二、交流研讨,比较探究 快速浏览《心血凝成的作品》和《留学巴黎》 ,比较两文的异同。 自学提示:学生四人小组就两文的异同进行研读课文, 先自己思考质疑并在书中作旁批, 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收获。教师巡回指导。 下面请各组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各小组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 预设问题 (上课根据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和时间多少灵活处理, 如果学生没有质疑, 可以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 1. 比较两篇课文对于创作《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的记叙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两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 自由畅谈探究成果, 并做 好批注。 明确:冼星海的原文大都是比较精练的叙述,展开有限的描写的只有这么几行。 “我写 自以为比较成 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 楼上的破小房子里, 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 棉被, 觉也睡不成, 只得点灯写作, 哪知风猛烈吹进来, 煤油灯 (我安不起电灯) 灭了又灭。 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 辣、辛、酸、 不幸, 都汹涌起来。 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于是借风抒怀, 写成了这个作品。 ” 而在马可这里,光是《风》的写作过程,就是两千多文字。冼文叙述概括,本课叙述详 细。 2. 马克的作品取材于《留学巴黎》 ,从中所取进行文学描写的材料原来有什么特点?还 有哪些材料可以进行这样的描写? 学生讨论发言,畅所欲言。 明确: 最感人的故事,创作《风》及考场事件都是。 最重要的事件,上述两件事及描写的另一艺术家对《风》的反应一事都是。 富有戏剧性情节的故事,即考场事件。 可以取受辱事件、累倒事件、饿倒事件等进行文学描写,因为这些事件本身也很感人, 可以渲染心理活动,受辱事件还有情节。 (师生共同点评) 3. 就创作《风》及考场事件,你能对马克和冼星海的写法进行比较吗? 在对比和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深入文本,探讨两文的写法。 (明确:创作《风》,马克为文学描写,其优点或特点是增加了:①感性细节;②现实苦 难足够的各种风的描写;③音乐形象的创作过程。 冼星海的优点或特点是: ①创作 《风》事件是 全文唯一的描写; ②侧重于对苦难的感受; ③亲历的第一手资料。 考场事件冼星海为较简略的具叙, 马克为文学描写, 优于前者在三点: ①细写门警反应,反差越大,越显主人公的可贵; ②突出了极感人的要饭票细节; ③采取小 说情节写法,引人入胜。 ) 4. 同样是描写留学巴黎期间的三件事,冼星海和马可各自用了两种不同的记叙方式,你 觉得哪一种更好呢?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马可的描写至少有三 处好处。 1、对门警阻止其入考场展开了细致描写。此处描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