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与股东管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pdf

董事与股东管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pdf

  1. 1、本文档共3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董事与股东管理巴菲特致股东的 信 ======本书由一舟书库整理,仅供试阅,请及时删除,勿作商用=======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巴菲特当然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 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从挑选经理、选择投资目标、评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 金融信息,这些信涵盖面甚广。但是,在美国法律教授劳伦斯 A.坎宁安将这些信按特定的主 题加以组织整理著成本书以前,这些信中蕴含的思想并没有引起本应获得的广泛关注。巴菲 特本人认为,这本书比到目前为止的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书去读, 那必定是这本。 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在过去的35 年中,他执 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 19 美元上升至 37987 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4.00% (见下表)。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 多亿美元的巨型企 业。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读者看完本书之后,想必会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深入全 面的了解,也就不难想像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 巴菲特的许多观点与传统的管理与投资教条相抵触。例如,巴菲特认为用股票期权酬报经理 会对股东产生毒害作用,他更倾向于直接用现金奖励经理。因为这些经理若是真的看好自己 公司的股票,只要到二级市场上去买就可以了。许多公司的业绩增长,是因为留存了本应派 发给股东的红利。如果这些用于再投资的留存收益可以产生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那么 留存收益显然是明智的;但若是回报率比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低,那么股东就会蒙受损失。许 多公司经理明知回报率低,但还喜欢留存收益,因为公司的业绩毕竟还 是增长了,这样他们手中的股票期权的价值就会提高,这等于是拿股东的钱为自己谋利。 1999 年对伯克希尔来说是不如意的一年,其每股的账面价值增长率创下 35 年来的新低—仅 为 0.5% 。巴菲特在1999 年度的年报中开篇便说,即使是乌龙侦探克鲁索(InspectorClouseau, 已故英国影星彼得·塞勒扮演的法国低能侦探)也能看出你们的董事长有罪。他还说自己在 1999 年的资产配置成绩只能得个“D”。 伯克希尔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它投资的几家大公司在 1999 年的二级市场表现极糟:可口 可乐下跌 30.7% ;吉列下跌34.1% ;联邦房屋抵押贷款公司下跌41% ;通用再保险公司下跌 50% 。幸好,伯克希尔参股的运通公司和花旗银行分别上涨19.9%和 51.7% ,这才多少为公司 挽回一些损失。前几家公司的股价下滑并非由于它们是所谓“旧经济”股,而是因为公司的 业绩大幅下滑(见下表)o ┌──────────┬─────┬─────┬───── ──┐│公司│持股量│成本│1999 年末的市值││││(亿美元)│(亿美元)│├── ────────┼─────┼─────┼───────┤│运通公司│0 │14.70 │84.02 │├──────────┼─────┼─────┼───────┤│可口 可乐公司│00 │12.99 │116.50 │├──────────┼─────┼─────┼─ ──────┤│联邦房屋抵押贷款公司│0 │2.94 │28.03 │├──────────┼ ─────┼─────┼───────┤│吉列公司│0 │6.00 │39.54 │├──── ──────┼─────┼─────┼───────┤│《华盛顿邮报》公司│ l727765 │0.11 │9.60 │├──────────┼─────┼─────┼───── ──┤│富国银行│0 │3.49 │23.91 │├──────────┼─────┼──── ─┼───────┤│其他││41,80 │68.48 │├──────────┼───── ┼─────┼───────┤│合计││82.03 │370.08 │└──────────┴ ─────┴─────┴───────┘ 说到“旧经济”公司,就必然要提到所谓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 公司。有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传奇在“新经济”下早已黯然失色,而他的那些投资理念早该 扔到故纸堆里去了。但我认为事情正相反。 首先,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犹如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场革命触及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因此,并非直接从事信息技术的公司才能享受革命的硕果。“旧经济”公司也 能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如柯达公司利用信息

文档评论(0)

180****8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