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瘢痕憩室与产科临床.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3无所谓病例 5年前择期剖宫产 孕前B-U诊断:瘢痕子宫,瘢痕切口憩室 我22W了,医生总有办法 * 瘢痕憩室与产科临床 * 定义 临床定义 剖宫产术后切口局部愈合不良,是瘢痕缺陷一种 在原剖宫产切口形成憩室(空腔)与宫腔相通 * * 产科手术危险因素 剖宫产次数: 缝合方式:近期大型mata分析表明: 《2015我国剖宫产专家共识》----双侧连续缝合 分娩是否发动: 切口位置 * 宫腔感染 宫腔压力过高 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切口局部血运欠佳 年龄 前次剖宫产指征 营养代谢紊乱 缝线性质 *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为剖宫产后异常阴道出血 妇科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子宫瘢痕憩室的大小成正相关 * 诊断方法 宫腔镜:可直视下观察子宫 超声 宫腔内声学造影 其他方法:宫腔内碘油造影、磁共振 * 继发性不孕 多有阴道异常出血史 子宫瘢痕憩室致不孕的机制 继发不孕患者排除其他不孕因素,治疗后妊娠率高96% * 瘢痕妊娠 受精卵嵌入其中并种植生长形成瘢痕妊娠 瘢痕憩室存在时增加了瘢痕妊娠几率 * 胎盘病态附着现象 胎盘形成并覆盖原子宫薄弱切口 憩室存在:憩室内膜薄,妊娠时易导致蜕膜发育不良,绒毛易植入 瘢痕憩室更加重了胎盘病态附着严重程度 * 孕期子宫下段肌层菲薄 主要出现在孕晚期 子宫下段肌层连续,但厚度菲薄,如蝉翼 发生率与非孕期瘢痕憩室大小成正比 * 子宫瘢痕分离 开窗“window” 下段部分裂开,羊膜囊绒毛膜外仅为子宫浆膜层覆盖 宫缩发动可导致子宫破裂可能 * 激素疗法 文献报道大剂量激素疗法可明显改善阴道异常出血 此类研究例数少 主要报导了妇科症状改善 * 瘢痕憩室修补术 有研究推荐手术增加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来保障妊娠安全性 憩室修补术增加肌层厚度来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不推荐 手术干预对再生育结局改善主要? * 宫腔内切口灌洗疗法 为近期个案报导 重复生理盐水宫腔内灌洗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 结果:子宫瘢痕憩室肌层恢复了连续性 * 各憩室修补术评价 经阴道憩室修补术无器械依赖性 腹腔镜下的憩室修补术:直视下下推膀胱避免脏器损伤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憩室可直观观察憩室修补效果 憩室治疗方案选择时考虑: 各种手术仍有瘢痕愈合不良形成新憩室可能 * 下段分4级描述及评估 I级无明显异常 II级子宫下段菲薄 III级子宫下段肌层分离或瘢痕裂开 IV级子宫破裂 II级、III级、IV级者归类为术中见子宫下段异常 * 憩室与子宫破裂 瘢痕憩室厚度预测破裂风险: 大憩室 发生子宫破裂概率42.9% 小憩室 发生子宫破裂概率5.3% 憩室残余肌层厚度在非孕期、各孕期及宫缩发动后可发生较大变化 * 终止妊娠孕周 瘢痕憩室有更薄下段肌层,终止孕周无大数据推荐 子宫破多发生与宫缩发动后活跃期及第二产程 瘢痕憩室孕妇宫缩发动钱或宫缩发动后及时终止妊娠 下段厚度1.2mm术中多为下段菲薄,终止妊娠37-38mm 孕中期发现部分极菲薄或肌层几乎不可见及连续性中断孕妇-----个体化 * C1孕前咨询病例 赵X,剖宫产术后2年,月经20/31,要求:再生育 扫描序列: T1W1、T2WI、DWI及增强扫描,见子宫前峡部切口水平见1.0x0.9cm囊性影,局部见少量积血,见病灶与宫腔相通,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 宫区见大小不等多个结节病灶,约2-3枚 诊断:瘢痕憩室、子宫肌瘤 我们该做什么 * C2过度诊断病例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