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孩子的磨蹭》读后感(Word版).docVIP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读后感(Word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读后感(Word版)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尊重孩子的磨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一点”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拼音作业要做4个小时妈妈和磨蹭儿子“开战”   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请尊重孩子的磨蹭》一文中的“快去洗脸”“快去刷牙”,李女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转发。“心灵鸡汤类的文字我一般不分享,但这篇文章说的就好像是我自己。”李女士的儿子今年在南京某小学读一年级,自从9月1日儿子正式跨入小学校门,李女士和儿子的“拖拉大作战”便正式开始。   “儿子在幼小衔接班里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在开学的头一个礼拜,我也没有特别的紧张和重视。”谁知道,晚上7点回到家,李女士意外地发现,儿子竟然还没有做完作业。“下午3:00不到就放学,一直磨蹭到晚上7点,都没有把老师布置的拼音作业写完。这段时间,孩子都拿来做什么了?李女士开始“盘问”儿子,发现儿子竟然是拿着玩具做作业的。没写几笔,就忍不住摸摸玩具飞机,抑或是上厕所、看电视,这四个小时的“构成”五花八门,但惟独少了“做作业”这一项。   “发现儿子拖拉的毛病后,我便开始催促他。从早晨起床的刷牙洗脸开始,吃饭、出家门、做作业我都会不停的催,而且全面希望能让儿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加快节奏,更像个合格的小学生。”李女士说。   小学生妈妈最爱说“快”!   孩子借着作文“自白”:妈妈能不能“慢一点”   家长们苦心一片,最终还得看孩子领不领情。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家长们都是站在“为孩子着想”的道德制高点,但催促得过了头,依然产生了“化学反作用”。孩子们普遍都比较反感家长们的“急吼吼”。   第二届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中,小学高年级组的孩子们便通过文章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大赛高年级组的赛题是半命题作文“( )的口头禅”,不少选手都选择了妈妈的口头禅作为自己的作文选材。而在生活中,“专管”衣食住行的妈妈和孩子说得最多的口头禅就是“快”。“‘叮铃铃!’早晨,闹钟扯开嗓子大声催促着我快快起床。我极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中慢悠悠地爬了出来,缓慢地穿着衣服。这时,妈妈突然在门外喊道:‘快点,别磨磨蹭蹭的!……小心迟到,别磨磨蹭蹭的!’”这是记者从一位参赛小选手的作文中摘得的句子。在近3000篇小学高年级组的参赛作文中,类似于这篇作文的“快节奏”催促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纷纷通过文章“自白”:妈妈能不能“慢一点”,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快一点”的背后,是家长的担忧——   放任孩子磨蹭,“掉队”了怎么办?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的文字在朋友圈里被高频率转发的同时,也收获了好口碑。停不下来的父母和快不起来的孩子之间形成的无法回避的矛盾,文章里写的案例让不少家有儿女的父母找到了共鸣,俨然是自家宝贝的“情景再现”。“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32岁的何女士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能安心。”这个案例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不陌生,吃饭尚且如此“填鸭”,学习上的“催促”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文章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家长“急性子”的原因,“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戳心窝”的文字让家长们连连点头,纷纷“自我检讨”, “我对照着朋友圈里的这篇文字,发现我似乎都做错了。”李女士开始“个人清算”,但也满心疑惑,“儿子的拖拉,真的就得这样‘放任自流’下去?万一以后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节奏,‘掉队’了怎么办?”   其实,“催促”太狠,效果不见得好   家长们觉得通过催促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快节奏”,但事实上,“催促”得过了头,收获的效果却事倍功半。家长徐爸爸就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我每天监督她做一百道计算题。在家里做,错题基本都能控制在5题以内,但一到学校,每次做同样的一百题,正确率却只有70%。”   徐爸爸百思不得其解,翻开女儿的试卷一看,才发现,女儿竟然没能在规定时间里把一百道题做完。“为什么一到教室做题,就立马不对头了?”徐爸爸专门到学校拜访了数学老师,合计了半天才发现,女儿在家里完成的一百道计算题,完全是靠爸爸的催促做完的。到了学校做题,数学老师显然不可能像家长那样催促,女儿按照自己

文档评论(0)

冬天一把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夏天的一块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