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活动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 《谁主沉浮》活动设计 ——探究“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 主题生成: 中学生处于对新知识的渴求、探究高峰期,经常对身边现象的成因实行猜测。一次学生发问“为什么放入水中的乒乓球能漂浮在水面,而放入水中的铁球却沉于水底呢?怎么办才能使水中的物体漂浮起来呢?”于是教师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浅出,使问题生活化,开发了这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初步了解在液体中影响物体沉与浮的因素。 水平目标: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水平和质疑水平。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方法,提升动手操作水平,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创新意识。 3.通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使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目标:营造生态体验场,唤起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 活动重点: 发现并探究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使用已获取的知识经验,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解决如何使多种物体在液体中漂浮的问题。 活动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多少相关系 活动准备: 器材准备:水槽、烧杯、试剂瓶、药匙、刀具、勺子 材料准备:水、盐、铁块、乒乓球、油泥、马铃薯、胡萝卜 安全准备:医药箱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实验探究 活动流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出示船只图片,揭示浮沉现象 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引出主题 活动一: 观察与探究 出示实践材料(马铃薯、胡萝卜、油泥),下达探究任务。 出示死海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死海不死”原因。 观察物体沉浮现象,小组讨论,做出“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假设。 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液体的密度相关。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质疑,做出假设,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二: 实践与探究 提出制作要求 ①构思新颖,制作精细。 ②造型别致,色彩协调。 ③分工合作,同伴互助。 ④降低噪声,活泼有序。 ⑤安全操作,桌面整洁。 2.引导学生制定评比标准 3.巡视、指导学生探究“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 4.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小组讨论,制定试验探究计划。 自主制定评比标准,成立评委小组。 动手制作,使油泥、马铃薯、胡萝卜漂浮,观察记录。 调试盐水浓度,放入马铃薯、胡萝卜块,观察其上浮过程并记录。 明确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习惯,锻炼学生动手水平,增强合作意识。 小组汇报 展示交流 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点评 小组汇报实践、探究结果,总结“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的方法”。 展示、交流、提炼,锻炼学生语言表述水平。 活动三: 创意空间 1.进一步提出制作要求 ,开发创意空间。 2.实行增重实验,营造体验场,引发思考。 1. 改进、完善作品 2.使用已有的材料组合,实行创意制作。 3.逐渐增加重物,体验沉浮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发掘沉浮现象源自自身的因素,感悟生命之舟遇险时,究竟谁主沉浮? 活动三: 总结评比 主持学生评比,实行活动总结 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生作品评比、展示 梳理知识, 情感升华。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