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教学教材.pptVIP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教学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二、控制方法和控制规律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2.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3.控制系统与执行器件 4.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 5.抗干扰系统和方法;三、总线结构 1.总线的概念 2.ISA和PCI总线及应用 3.RS-232总线及应用;四、串行通信 1.串行通信的信号定义与编码 2.工作模式 3.通信端口的初始化 4.接线方法;第二章 铸造热分析方法及应用 《测试技术应用》;一、热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3、基本原理 冷却曲线分析根据金属或合金凝固过程中样品的温度变化,研究金属或合金的结晶方式。早期用于制作相图,60年代以后在铸造生产中作为炉前检验和控制合金质量的手段。;以灰铸铁为例:;成分1: T1357℃时,液相冷却,无相变和潜热放出。 T= 1357℃时,析出奥氏体相,放出潜热,冷却曲线出现拐点和平台,平台的宽度与析出奥氏体量有关。 1153 ℃T1375 ℃时,不断析出奥氏体并有潜热放出影响冷却曲线的斜率。 T≤ 1153 ℃时,析出共晶组织(石墨+奥氏体),由于共晶反应是等温反应,当共晶组织大量析出放出足够的潜热,使冷却曲线发生回升。;成分2: T1260℃时,液相冷却,无相变和潜热放出。 T= 1260℃时,析出奥氏体相,放出潜热,冷却曲线出现拐点和平台。这时,平台的宽度明显小于成分1。 1153 ℃T1260 ℃时,不断析出奥氏体并有潜热放出影响冷却曲线的斜率。 T≤ 1153 ℃时,析出共晶组织(石墨+奥氏体),由于成分2组织的相对量较成分1大,因此共晶平台和温度回升也明显增大。 ;成分3: (共晶成分) T1153℃时,液相冷却,无相变和潜热放出。 T≤ 1153 ℃时,由于共晶组织为100%,温度回升较大,甚至超过平衡共晶温度。 以上是根据铁碳平衡相图分析灰铸铁的冷却曲线,反之也可以根据冷却曲线分析奥氏体析出温度、共晶组织析出温度及其相对量、含碳量。但 冷却曲线还受 Si, Mn, P, S等元素和冷却条件的影响,情况更加复杂。;二、自适应热分析系统的介绍;Adaptive Thermal Analysis System;Process Control? Are you a “blind” foundryman?; Factors influencing Metallurgical Quality;Why chemistry is not enough;Metallurgy Related Problems ;Ideal Metallurgical Process Control;The Metallurgical “fingerprint”;Economical Consequences;三、铸造热分析系统的组成;1.样杯(测温元件);温度补偿 (1)人工补偿 测得热电势+参考端热电势= 实际温度热电势 例:镍铬-镍硅热电偶,测得热电势E测=32.072mv 参考端温度为30℃,查得参考端热电势E参= 1.203mv,实际温度热电势E参=33.275mv,查 表得实际温度T=800℃。 (2)自动补偿 不平衡电桥电路,利用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律。 (3)软件补偿;2.放大电路 及A/D转换电路;3.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应用软件;;;1、碳当量的测定 1961年Humphreys第一个发表了有实用意义的液相线温度 与CEL的线性 关系式:TL=1669-124×CEL 变换成:CEL=13.46-0.00806×TL 其中: CEL=C%+Si%/4+P%/2 CE= C%+Si%/3+P%/3 1964年Moore采用加碲样杯得到几乎相同的关系式: CEL=13.42-0.00806×TL 目前贺利氏公司使用的关系式: CEL=14.45-0.0089×TL 2007年4月,本人在维众公司试验得到的关系式: CEL=13.14-0.0078×TL 可以认为: CEL=A-B×TL 其中常数A、B

文档评论(0)

151****02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