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的设计教程文件.ppt

  1.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向系的设计; b 转向器: c 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摇臂 转向节臂 转向纵拉杆 转向梯形机构等 d 防伤装置、安全气囊、转向减振器;;采用吸能的方向盘 ;转向盘、转向管柱上采取防伤的被动安全措施 ; 2 对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a 保证具有高的机动性。 b 内外轮转角间的匹配应保证汽车转向行 驶时,全部车轮绕同一瞬时转动中心旋 转,使个车轮只有滚动而无滑动。 Cotθ0—Cotθi=K/L C 在转向盘和转向轮的转角间应保证在运动学关 系和力学关系的协调。(对动力转向系而言,加 随动装置) ;d 操纵轻便(通过合理选择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力传动比和传动效率来达到) e 转向后转向盘应能自动回正,并能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工况。(通过合理选择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消除转向器传动间隙以及选用可逆式转向器来达到) f 当转向轮受到路面冲击时,转向系传递到转向盘的反向冲击要小。(转向器的逆效率要小) ; g 转向传动机构与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干涉要 小。 h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因磨损产生的间隙, 应能调整而消除。(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及结构布置合 理来达到); 3.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转向 “轻便性” “灵敏性” 是设计中遇到的一对矛盾。 采用可变角传动比的转向器可协调对“轻便性”和“灵敏性”要求。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又因转向器的结构 型式和参数的不同而异。 ;; 对于没有装动力转向的大客车和中型及以上的载货汽车,因转向轴负荷大,而转向传动机构的力传动比在转向过程中是变化的,使急转弯时的操纵轻便性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故转向器角传动比的理想特性应当是中间小两端大的曲线,如图16—5的曲线l所示。;二 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 1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作用:保证汽车转弯时所有车轮均能绕同一转 动中心以不同的半径作无滑动的纯滚动。 Cotα—Cotβ=B/L ; ; 分类: 整体式--- 用于非独立悬架的转向轮 断开式----用于独立悬架 布置: 转向梯形机构一般布置在前转向桥之 后。高度不低于前桥横梁或其他防撞 件。 当布置在前桥之后有困难时,例如当 发动机位置很低或汽车前驱动时,也可 以布置在前桥之前 。;;; 2 整体型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初始参数的确定: 一般梯形臂的长m=0.11~0.15B 底角ctg r=0.75B/L 1) 作图法;a 转向梯形机构的实际特性曲线 ; (2)作梯形机构的实际特性曲线 ; 转向梯形机构的实际特性曲线不可能和其理论特性 曲线一致。 设计要求: 1 实际曲线和理论曲线应接近。 2 在0~25°范围内应接近,在15~25°范围内应 相交。 3 在最大转角点: θHmax理-θHmax实1° ;2) 计算法:;;由图(b)可知:; (a) 按y=m/n=0.12, 0.14, 0.16在下图中找出 x, ; 得: θ= arctan[xL/(0.5k)] n=k/(1+2ycosθ) m=yn 得到三种方案: 当L 、K确定后,由y的三种取值上式可求得转向梯形的三种尺寸方案,有了这些方案对一系列按大小排列的θi值以图解法确定其相应的θ0值。进而按式:; 求出λ,然后在同一图上绘制三种梯形方案的λ随θi的变化曲线,及λ=1的直线。最后选取的方案应是在使用最频繁的转角θi下,其λ(θi)值最接近λ=1直线的那个梯形

文档评论(0)

zjq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