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件.pptVIP

中小学课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程目标: 理解文化继承、批判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学习提纲: ■新文化渊源之一:传统文化 ■新文化渊源之二:外来文化 ■现代化实践:新文化的本原与永不枯竭的源泉 ■牢牢把握选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文化渊源之一:传统文化 学生阅读思考: 1、什么叫传统文化?它有何特点? 2、传统文化留下了什么优秀遗产?(分类列举) 3、怎样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4、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教训?(如文化大革命、新文化运动) 讨论明确: 1、见P132 2、提示:思想、制度、艺术、文学、戏剧、绘画、科技、教育。 3、继承、保护、整理-----鉴别精华----实践 4、略 传统文化留下了什么优秀遗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新文化渊源之二:外来文化 解析与探究: 1、 什么叫外来文化? 讨论明确:外国传入到中国的文化。 2、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系如何? 讨论明确: 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没有明显的界限。 (消化吸收了的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了。) 思考:怎样吸收外来文化养分?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经验教训,谈谈个中的启示? 开放则盛 闭关则衰 思考:结合鲁迅的话回答在实行拿来主义是,就算怎样“运用脑子,放出眼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 从西学东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海国图志》 魏源 现代化实践:新文化的本原与永不枯竭的源泉 新思想观念的唯一来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靠现代化的实践取得一致的 社会的改造是靠人来完成的,人的改造是在社会的改造这一大环境中进行,然后才是单个人的改造。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科学战线》 观点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综合创新。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光明日报》1991年7月17日

文档评论(0)

小太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