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复核制度.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2 《后汉书?后汉书》转引白:王立民, 《古代东方死刑论》,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我国古代对死刑的特别救济制度包括两种: 是死刑复核,二是死刑 复奏。所谓死刑复核,是指对死刑案件,在普通审判程序结束后,由 中央有关机关甚至皇帝对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种制度。所谓死刑复 奏,是指死刑案件在复核之后,执行之前,要奏请皇帝进行最后审查, 并考虑是否给予宽宥的一种制度。1 陈永生,《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一一以中国古代及国外的死刑救济制度为视角》 载于《比较法研究》 1 陈永生,《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一一以中国古代及国外的死刑救济制度为视角》 载于《比较法研究》 复奏中又有“三复奏”和“五复奏”之分。我国早在 汉代就已经 出现了死刑复核制度的萌芽,但正式的死刑复核制度到隋唐时期才确 立,据《隋书?刑法志》记载“三复奏”起源于隋朝。“五复奏”则产 生于唐朝。实际上,这“五复奏”主要适用于那些在京师里发生的死 刑案件。司法官违反了复奏制度,还会受到处罚。 2004 2004年第4期 宋元时期,死刑仍需经中央有关部门统一核准。 《元史?刑法志》 载:“及中原略定,州县长吏,生杀任性,甚至没人妻女。耶律楚材 奏请:‘囚当大劈必待报,违者论死。’从之。” 明清时期,死刑复核制度进一步完备并出现了会审制度。会审制 度是会官审录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由中央司法机关或中央司法机关与 行政等其他机关定期、不定期,共同审理以死刑案件为主的重大、疑 难案件的制度。明朝的会审分为“三法司会审”、“圆审”、“热审” “大审”等。清朝的会审则有“秋审”、“九卿会审”、“三法司会审” 等。这些特殊的审核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滥行死刑。 明清时 期的死刑分立决和秋后决两种。秋后决的案件则要进行秋审和朝审。 由于秋审和朝审都是事关人命的重大活动,因而在清朝被称作 “一 朝之大典”。清代的秋审制度是总结了中华法系中的历朝的精华而建 立起来的最完善的、最能反映皇权色彩的死刑复议制度。 《清史稿?刑法志三》转引自:王立民, 《古代东方死刑论》,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清史稿?刑法志三》转引自:王立民, 《古代东方死刑论》,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隋书? 刑法志》等中的引文部分,转引自陈永生,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一一以中国古代及国外 的死刑救济制度为视角》,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 从历朝的规定来看,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呈现出以下特点: 4 第一,死刑的最后决定权由中央统一控制。在秦朝以前,法制尚 不完备,死刑尚未收归中央 ,县令即可杀人。这一做法一直沿袭到 汉朝前期。但与秦律不同的是,汉律规定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包括部分 死刑案件以及官吏犯罪案件,由皇帝批准才能执行。可要见到汉朝, 我国古代统治者就认识到死刑的重要性,从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最终 决定权收归中央。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仍有一 些开明的统治者力图控制死刑的最终决定权。 到隋朝,死刑的最终裁 决权被全部收归中央。据《隋书?刑法志》记载:“诏诸州死罪,不得 便决,悉移大理案复,事尽,然后上省奏裁。”明确规定死刑复核的 权力由大理寺行使,“从此产生了死刑复核的专门机关。 这表明我国 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已臻于完备。自此以后,死刑的最终决定权统一 由中央行使,一直到清末也未改变,只不过在不同的朝代,负责复核 的机关和程序略有不同而已。 第二,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直接言词审理。古代交通不发达,而中 国地域又非常辽阔,将所有死刑犯都解送京城难度很大,因而古代死 刑复核通常实行书面审理。但由于书面审理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 因 而古代有些朝代又实行一定范围内的言词审理。 在魏晋时期进行死刑 复核时,应当“帝亲临问”,只有“无异辞怨言”,才能作出最终的死 刑判决。到明清时,随着交通的发展以及封建统治者法制观念的进步, 言词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明朝初年存在一种皇帝“面讯”的做法, 即对于重大案件特别是 政治案件,都要由皇帝亲自讯问,才能作出判 决。天顺三年以后,这一做法发展为朝审制度。朝审的对象,最初是 在京都监狱中关押的重囚犯,永乐十七年规定京城外的死罪重囚也都 要解送京师,并将犯人、案卷一并送到。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死刑案 件和京师地区的监候死刑案件的审理, 人犯都关押在京城监狱,因此 朝审都是直接言词审理,必须提人犯到堂当面诵读罪状,并进行讯问。 第三,限制死刑的适用是死刑复核的一项重要目标。 我国古代 自汉朝就将儒家思想奉为治国经典, 主张治国应当以德为本,限制死 刑的适用。具体而言,古代死刑复核程序对死刑适用的控制作用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审查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是否正确, 防 止错杀;二是在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查是否非 杀不可,对于危害不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