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希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普希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普希金来到中国已有110年的历史,他的名字、故事、作品和精神也成为中国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中国人“普希金情结”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中国近年来普希金研究的特点、焦点和危机是什么?中国普希金研究的趋势是什么?针对这些疑问,我国知名普希金研究专家张铁夫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关键词:普希金;张铁夫;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IO-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7)05-0098-04 自1897年普希金以“伯是斤”之名悄悄来到中国。已经过去了整整110年。在这一个多世纪中,普希金的中国之旅历经坎坷,他的名字、故事、作品和精神也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国读者心中凝结成难以割舍的“普希金情结”。也因为如此,中国成为了俄罗斯之外的普希金研究大国,造就了一代代、一批批成就斐然的普希金研究专家,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张铁夫教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我国著名的普希金学者,他对于我国“普希金情结”的形成原因、当前普希金研究的特点、焦点和危机,以及普希金研究的趋势等问题无疑具有发言权。为此,我们对张铁夫先生进行了专访。 宋德发:我知道您有浓厚的“普希金情结”,在您这一代人身上,“普希金情结”实际上是一个普遍性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您的学术历程和人生选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我很想知道您是怎样走上俄罗斯文学研究之路的?在俄罗斯文学中,您为什么对普希金情有独钟?我相信,您对这个疑问的解答,对于渐渐疏远俄罗斯和普希金的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中国“普希金情结”的形成原因,将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张铁夫:人生的选择总是必然和偶然、时代和个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我1956年参加高考,当时的第一志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可最后我却被华中师范学院俄语系录取。因为那个时期正处于中苏关系的蜜月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均以俄罗斯为导师,俄语也由此成为当时的第一外语,远比英语要热门和普及。虽然没有被中文系录取,我却并未感到沮丧。原因很简单,我在中学时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俄苏作家的作品,普希金的诗歌更是让我如痴如醉。我想,如果能够把俄语学好,直接阅读普希金和其他俄苏作家的原著,那不是也很好吗?就这样,对文学的热爱,对俄国的好感,以及招生人员对我的“错爱”等因素促使我步入俄罗斯文学研究之路。 谈起我的“普希金情结”,就要追溯到我的中学时代。当时我在新化一中读书。一天,得到戈宝权和罗果夫合编的那本《普希金文集》,读了前面几首诗,我就被普希金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过,那时我只会阅读,不会欣赏,因此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普希金的喜爱和崇敬。在那个只有革命,没有爱情的年代,普希金的诗歌,特别是他的自由诗和爱情诗得到中国读者的普遍喜爱,那是很自然的。我的普希金情结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大学时代和随后的十多年时间是研究工作的准备时期。在那些年里,我阅读了能够找到的大部分普希金作品,但真正的研究工作是从翻译《普希金论文学》一书开始的。在1981年5月召开的“普希金、雨果学术讨论会”期间,我决定把普希金作为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而《普希金论文学》一书的翻译使我得以在学术研究中迅速定位,因此可以说,我是以普希金研究开始我的学术生涯的。译稿完成后,我和我的老师黄弗同先生写了一篇1.4万字的前言,并以《普希金的文艺思想简论》为题,发表在《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6期。这是我的第一篇普希金研究论文。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又陆续发表了《普密之争的由来及其实质》等文章,为普希金研究系列论文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991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我获得了去普希金的祖国访学的机会。在弗拉基米尔师范学院,我的进修课题是“俄苏普希金学史”。回国后,在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的支持下,我的普希金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和深入,我所发表的各类学术成果也获得了学界的认同。在研究之余,我还在课堂上讲授普希金,在研究生里培养年轻的普希金学者。对于普希金,我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的日久生情;从一个普通的读者成为一个专业的学者;从一个热情的崇拜者成为一个理性的研究者。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沉淀,我一步步地走进普希金、理解普希金、探寻着他的文学和心灵世界,而普希金也渐渐融入我的事业和生活,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宋德发:在中国普希金研究百年史上,大概有五代学者和学人默默耕耘和奉献过:上世纪初译介普希金的戢翼晕和鲁迅为第一代;活跃于30-40年代的为第二代;笔耕于50年代的为第三代;70-80年代崛起的为第四代;90年代涌现的为第五代。您出生于1938年,原本应该在60年代步入学界,可由于文革所造成的学术断层,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从事学术研究,因此,您应该属于第四代普希金学者。您是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