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脱上泛干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临床上 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暧气等症,部分病人伴有咽部梗阻感、夜间 呛咳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系密切。 本诊疗方案适用干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一、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 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 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二、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貌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脱腹 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IOg.苏叶梗各10?枳壳IOg.半夏10? 厚朴10?柴胡10?黄连(??吴茱萸2?海嫖蜡30g等。 胸骨后或胃脱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 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绿萼梅6g; 暧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 伴脱腹胀满者,加枳壳9?厚朴9g、香椽皮9g; 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梔子(?° 中成药 (1) 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IOg,每日3次; (2) 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g,每日3次; ⑶胃苏颗粒,每次5g,每日3次。 2、 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貌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脱腹痞满,大便滴泄; 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黄苓9?干姜9g、党参 15?吴茱萸2?大枣10?甘草(??海螺蜡30g等。 痰热重者,加虎杖10?瓜#20g; 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降香(?; 伴有反食暧气者,加旋复花10?生赭石20g; 畏寒肢冷,大便滴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IOg,每日3次; ⑵加味左金丸,每次9g,每日3次。 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皖灼热或疼痛,脱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 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白术15g.茯苓15?甘草Gg.半 夏IOg木香(??砂仁6?海螺蜡30g、黄连6?吴茱萸2g等。 呕吐清水者,加竹茹9?生姜6g; 神疲乏力,大便滴薄者,加砂仁后下3 g、山药15?炒扁豆9g; 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降香(?° 中成药: (1) 香砂六君丸,每次9g,每日3次; (2) 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IOg,每日3次。 疗效评估: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本院消化门诊病人的20%左 右,肝胃不和是最常见的证候,我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改善 疾病症状和病人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在降低复发率上有其优势和特色。 同时应对病人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辅以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解除患 者精神压力和疑病情绪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提高疗效。由于本病患者住院率低,主 要在门诊治疗,据近2年我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资料较为齐全的200余例的临 床资料,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内镜诊断和判定,有效率约为70%左右,非糜烂性 反流病按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统计疗效,愈显率(症状积分减少75%以上)约 80%左右。 (二) 辨病论治 1、 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中为C级和D级,加白及IOg,贝母IOg, 煨瓦楞于30g0 2、 巴雷特食管,加慧或仁30g,莪术IOg,三七粉3g分冲。 (三) 非药物疗法 针灸或胃肠动力仪 治疗方法:针灸或胃肠动力仪,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选穴:以中脱、足三里(双)为基础穴位。肝胃不和证加章门(双)、天枢 (双);脾胃湿热证加丰隆(双)、天枢(双);脾胃虚弱证加关元、神阙;胃阴 亏虚证加三阴交(双)。 药物贴敷疗法 针对虚寒型胃脱痛,症见:胃貌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疲倦乏力,面色少华, 食少便滴,或泛吐清水;寒肢冷,喜暖畏寒者,舌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生川乌250g,白芷500g,花椒500g,白附子IOOg,干姜250g, JlK 500g,细辛 20Og 方法:共研细末,黄酒调敷,贴敷穴位,每穴咗,每次6小时,每日1次。 穴位埋线疗法 指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 法。 (1) 适应证: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 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 肝等。 (2) 功效: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 邪。 (3) 操作流程: 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na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