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一道折叠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1 再探“一道折叠试题” ――《一道折叠试题的探究之旅》引发的思考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 章剑雄 研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2年第6期刊登的余旭红老师撰写的《一道折叠试题的 探究之旅》一文后,笔者对作者循循善诱、层层引导的教学态度深表敬意,也对这道“折叠 试题”进行了细细咀嚼,联想日常教学,激起笔者再探这道折叠试题的强烈欲望, 现把自己 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呈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 1关于折叠问题 原题呈现 如图1,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 ABCD沿EF折叠(点E、F分别在 边AB、CD上),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 M处,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随 着落点M在AD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 M不与A、D重合),试求△ PDM的周长. IDNLHN I D N L H N 全等所需要的一些条件还需先证明△情形下最快的路就是证它们的夹角/EB=EM 得/ EMB =,可得/AMB弋90。 全等所需要的一些条件还需先证明△ 情形下最快的路就是证它们的夹角/ EB=EM 得/ EMB = ,可得/ AMB弋 90。 ;再由/ EBC= / EMN=900 得/ HMB= 900 90° -二「90° 也 2 2 ,则得/ AMB= / HMB,接下来拉上已知的公共边 C 原文中,作者示例了两类解法,解法一:利用相似直接用计算方法求△ PDM的周长; 解法二:猜想周长为AD + DC=8,从而学生把问题转变成用 “截长补短”法证明MP=MA+PC .而 第二类解法正是作者文章重点之所在, 面对学生苦苦探索, 穷尽多种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依 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突破口,甚至师生人为地增加条件/ MBP=45°也无济于事,无 法越过“障碍”,完成证明. 笔者以为在这道折叠问题中,作者忽略了“折叠即轴对称”这一折叠类问题的基本思 想,即对称轴(折痕)两侧对应图形全等,其中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也正因为如此, 面对题目,学生有猜想、有直觉,甚至都准备好了 “截长补短”法这一证明线段和、差的最 直接的方法跃跃欲试时卡在那儿了, 只好绕道行之,并且直至文章结尾都没有解决好, 学生 “悱”而老师未“发” ?事实上,此题在其折叠背景下(图 2),直击“折叠即轴对称”,得 EB=EM、/ EBC = Z EMN=90°这两个基本备用结论?学生想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在线段 MP 上已截取 MH = MA的情形下还需证明剩余的 PH=PC,故想及证明△ PHB PCB,而它们 MAB^A MHB,在已有两对等边 MH=MA、MB=MB 的 AMB和/ HMB相等,此时只需设动角/ AME=:?,由 MB = MB,所作的 MH=MA,立马可得△ MAB^A MHB,则得 HB=AB 且/ A= / MHB=900, 又因为正方形 ABCD,所以/ C= / PHB= / MHB=900且HB=AB=CB,轻松证得△ PHB◎△ PCB,所以PH=PC……至此,学生的“悱”畅快而“发” !并且我们看到证明过程中根本无 需额外再加条件,诸如/ MBP=450等,相反,“/ MBP=450”显而易见可在这两对三角形全 等后/ MBP=— / ABC=45°畅快得之! 2 2关于“ K”形相似基本图形 2. 1 “ K ”形相似基本图形 在这道折叠图形问题中,隐含着一个巧妙而又实用的相似基本图形(图 3): CD C D 其有性质:若/ B=Z C= 其有性质:若/ B=Z C= / APD=90°,则 结论的推导较简单:由/ B = / APD=90°得: AB BP AP PC CD PD / A+ / APB= / APB+ / DPC =90°,即/ A= / ABDPC,又/ B=Z AB DPC,又/ B=Z C=90°,则厶 ABPPCD ,即 —— PC BP ap 成立?这个图形极像英文 CD PD 字母“ K”,我们不妨称之为“ K”形相似基本图形.“ K”形图小块头有大用处:相似就能得 到对应角、尤其是对应边的数量关系, 这往往让我们在一些涉及边的数量关系的复杂图形题 目中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 题1 (某区 题1 (某区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测试) 如图(图4),已知点 A、B分别在反比例 函数 y 函数 y = n(x °)、y x m(x 0)的图像上,且 OA丄OB,贝y tanB=( x (A)(B)(C)(D) (A) (B) (C) (D) 乍一眼看去,这题目整一个云雾缭绕:不确定的函数图像,不确定的点B(b£ 乍一眼看去,这题目整一个云雾缭绕:不确定的函数图像,不确定的点 B(b£)可得 n —,即(ab f = -mn, m b A、点B,不确 定的△ AOB,似乎也不确定的/ B,怎

文档评论(0)

wangcunhu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