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课教学设计10.docx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课教学设计10.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上)第二单元第三课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 测量使比较更加准确, 手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使学生意识到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探索: 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认识拃,并学会探究的第一步预测, 利用纸带来帮助测量桌子高度更加方便、准确。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方法, 并且能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思考。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会对物体的外部特征 (大小、距离 )进行了比较。这一课中,学生用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 另外,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 ,一年级学生会“猜”但,对“预测”这词陌生,不知道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 【设计意图】 课前利用“认识手指”游戏作铺垫,来突出学习的主题:利用手来测量。在认识拃的这个环节, 鉴于 6 岁的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通过多种途径 (老师讲、学生试、生生互相纠正、演示、边说边做)等进行巩固,这也是为探究能否 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探究部分, 学生动手操作还比较差, 所以利用图片和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 使学生头脑不仅有静态图, 而且有动态图。 帮助解决难点部分。最后将部分同学的测量纸带直观地展示在同学面前进行比较和观察。 发现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且能够进行解释。【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测量单位“一拃”,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用“一拃”首尾相连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用画图或简单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研究的成果。 科学态度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一拃”,借助纸带用“一拃”测量出课桌的高度。 【教学难点】 用首尾相连进行比较规范的测量,并意识到每个人的“一拃”长度不同会导致 结果不同。 【教学准备】 纸带、剪刀、油性黑笔、课件、磁石、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一拃”(6 分钟) 1.揭示课题 , “测量” 导入: 今天呀,我们要学习第二单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测量。板书: 测量 师:用什么来测量呢?今天我们学习用“手”来测量 板书:用手来(教学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让学生知道探究的内容。 )2.认识”一拃” (1)师生学做 “拃” 出示课件:“拃”的手势, 师:大拇指与中指要尽量张得大大的;按在桌上,压到不能再压;手腕抬起 来一些。 (2)确定“一拃”的距离。 出示课件:演示“一拃”的距离,学生认读“一拃“。 (3)师生互助查“一拃”,将“一拃”做标准。 (教学意图:通过课件、图片、演示、游戏多渠道强化对“一拃”的认识。 ) 二、尝试探究 ,聚焦问题( 6 分钟) 活动一:测量科学活动手册的长度 1.出示教具,提出测量要求。 (科学活动手册展开后,贴于黑板上) 要求:根据你的“一拃”,测量科学活动手册的边有几拃? 2.学生自主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指名汇报,师记录:如果刚好三拃,就记作数字“ 3“;如果测量出来是三拃 多则记作”3 +“ 演示课件,判断用“拃”测量的要素。测量要素: (首尾相连) 师:你刚才是怎么做到一拃连着一拃,首尾相连的? (从起点到终点) 师:请指出你刚才测量的起来和终点。 (“拃”大小一样)师演示测量时,每一拃的大小要一样。 4.学生再次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比较两组数据,那一次测量的结果最准 确。 5.小结:科学实践是一个在不断失败甚至错误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寻 找失败或错误的原因,我们就能获得成功,得到正确的结果。(教学意图:由扶到放,一步步学会用“拃”测量。)三、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15 分钟) 活动二:测量桌子的高度 过渡:那接下来扈老师要提高难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扈老师的挑战呢?如果要挑战成功, 一要用耳朵仔细听;二要动脑筋认真想;三要积极发言,表达你的想法。 出示“课桌”图片,预测桌子的高度 学生观察自己“一拃”的长度,桌子的高度,猜猜高度有“几拃”? 出示记录单,填写预测结果,提示记录日期。 2.学生测量桌子高度。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一拃”测量桌子高度,并记录第一次测量的数据。 师:测量桌子高度时,与我们测量科学书长度,那个更困难? 你想到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3.微课示范 ( 2 分 30 秒)。 师:有两位小朋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仔细看! 4.出示图片,强化测量注意事项。 师:他们想了什么办法,来

文档评论(0)

152****9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