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地理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 理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节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建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 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 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xx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 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 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 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 臆想 证实   教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1.3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 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1.4),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 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学生 ……(教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及时做出评价,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   教师 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 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堂活动2 记数字──了解地球   教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现代科学技术的

文档评论(0)

135****1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