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石壕吏》等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docx

九年级语文:《石壕吏》等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石壕吏》等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会欣赏通过写景、写物抒情的诗词。   3.五篇作品各自的体裁。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三)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二、学法引导   朗读背诵联系写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用配诗作画的方法体会意境,佐以点拨、讨论、改写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2.五首诗各自的体裁。   教师讲解并加以举例、比较。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 ②随堂练习   2.有关配诗、配词的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于课内熟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课外读“三吏”、“三别”,教师作适当指导。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l.阅读提示,教师讲解此诗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思想和人民贴得更近。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亲见差役把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了“三吏”“三别”,这组诗如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   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逾墙:yú 越过。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邺城戍:shù 防守。   老妪:妇人。   3.疏通文意,指导学生口译诗歌,并分析。   ①故事开始:第一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官吏在晚上出来抓人当兵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老头警觉地越墙而逃,老妇出门应付。深刻揭示战祸之中人民不得安宁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开: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态呼,老妇的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明确一点,差役绝不是静听老妇诉说,而是不断怒呼咆哮,并没有同情她,因为如不是差役追问不放,老妇不至于被逼到自请赴役。从老妇的哭诉中也可见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亡,可见战争之惨烈,寡儿媳衣不蔽体可知其贫困。   ③故事的结局:第四自然段,老妇被捉,儿媳妇抽泣,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彻夜未眠。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4.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控诉官府捉人的凶狠残酷,反映了黑暗惨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   情。   (四)总结、扩展   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三吏”、“三别”描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会有启发。   2.背诵《石壕吏》。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三吏”“三别”。   2.改写《石壕吏》为记叙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龟虽寿》一诗中作者所表达的人到暮年而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   2.体会《观书有感》一诗所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03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