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案-寻隐着不遇.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语文教案-寻隐着不遇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简洁,文字精练,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案正是围绕“理解语言,体会感情”而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从诗句体会人物情感,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准备。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   2.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或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引入课题,解释“寻隐者不遇”诗题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隐者,即隐士,隐居山林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读书人不愿做官,便隐居在偏僻的山野。诗题的意思是:去拜访一位隐居的人,没有遇到。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曾任长江(今四时省蓬溪县)主薄。他以苦吟著称,“推敲”的典故,就是从他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而来。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

文档评论(0)

138****8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