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离太阳最近的树》.doc.docx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离太阳最近的树》.doc.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 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 5000 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 在荒漠的皱褶里, 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 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 —— 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 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遥远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 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 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 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 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 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 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 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 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 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 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道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 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 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 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 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 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 —— 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 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 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 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 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阅读题: 1.第 2 段中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一句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红柳树?并请分析其中 “微笑 ”一词的手法和作用。 2.司务长和 “我 ”关于挖红柳的一段对话中,一连用了四个 “对不 对”,请你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文中关于红柳的描述具体而形象,特别是第 12-15 段,说说这 样描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全文说说它 蕴含什么深意。 参考答案: 1.从形态和神态两个角度描写红柳树。 运用了拟人手法, 写出了红柳树面对 “酷寒和缺氧 ”时的从容不迫 和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2.四个 “对不对 ”是反问句,加强了肯定语气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司 务长只顾眼前需要,破坏了环境却又全然不觉,反而理直气壮,振振 有辞。 3.这些描述显示了红柳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伟大生命力,然而 红柳最终竟断送在人的手下, 可见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力之大。 描 述越具体形象,反衬作用越加有力。 4.结尾段不把话说完,而是含蓄地提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启 发读者思考。 结尾段告诉人们红柳是地球的原住民, 但人类却摧毁了它, 是人 类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68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