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优质教学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帆》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出身贵族。1837年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地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震撼了俄国文坛。1841年一些仇恨诗人的贵族唆使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 写作背景 这是莱蒙托夫18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诗人正在上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沙皇政府追捕,被迫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面对波罗的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虽遭追捕,但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莱蒙托夫 内容解读 这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一首诗。写此诗时,莱蒙托夫只有18岁,正在上大学。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在这首诗里,莱蒙托夫借“帆”这个形象寄托了自己人生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 想象画面,进入意境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每一节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节:开头两句诗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一片孤帆在雾霭茫茫的蓝色大海上“闪着白光”。看到这幅画面,作者忍不住会发出疑问:它在遥远的异地寻求什么?它为什么要抛别可爱的故乡?这只在雾海上孤独航行的白帆船,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青年莱蒙托夫生活在一些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中间,他鄙夷他们的无聊和空虚,渴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 内容解读 第二节:诗人展示了一幅孤帆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画面。波涛汹涌,海风呼啸,海上的风暴惊心动魄。“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它在全力抗争,要战胜风浪。后面两句,是诗人为它作的注解:它不寻找幸福,也不逃离幸福。那么它究竟追求什么?在这一节里,诗人没有作正面回答。 内容解读 第三节:风暴过去了,帆儿在碧波与阳光之中体会着胜利的喜悦。但它并不满足于这暂时的宁静,它仍在“祈求风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才明白:帆儿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他不能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所以“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内容解读 如何理解“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然而“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