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范文 _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本质呢 ?我们殚精竭虑,反复思考、争吵,最后在新课程标准里找到了答案。 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知道知识本源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入挖掘教材,教材的编排蕴含了知识的本源和思想方法。 在实践中怎样以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 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 ! 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 ! 3、《 7.5.2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是教学中的疑难课时,教材 处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集思广益,发扬团队精神、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理出本节课应该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体现这一点就应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和简洁性。 【案例描述】 教法一:依托教材,遵循教材顺序开展教学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否用新的方法 ( 数形结合 ) 来解决。 生: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 ( 部分学生回答 ) 师:很好,若要利用函数的图象,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 ? 生:函数的解析式。 师:那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 ? 生 1:s136t 和 y226t 。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 生 2:s136t 和 s226t10 师: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 ?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 ( 全班学生迟疑了片刻,有几个好生举手发言了 ) 生 1:因为此两个函数要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它们的函数值 y 要相同 ; 生 2:它们两个人出发的时间相同 ; 生 3: 这个问题本身使部分学生感到比较难理解,而我们又想利用此两 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 ( 不平行于坐标轴 ) 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后来我们没有采用这种 教学设计。 教法二:以“数形结合”为引领,大胆改编教材的呈现模式,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 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然后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 ( 不平行于坐标轴 ) 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利用图象的简洁性。这样处理 的好处是:既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又为利用图象法解决例题埋下了伏笔。 【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法一只是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的落实,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但学习热情较为低落。可以说,教师基本上是在“教教材”,缺乏数学本质的体现。而教法二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不断的演练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优越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是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数学本质”。 一、分解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问题逐题加以分解,对照数学本质,确定学习目标为:会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 ; 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 ( 不平行于坐标轴 ) 的交点坐标与 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 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包括近似解 ) 。 二、结合数形结合的要求,选择教学素材 1、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材中只用一个例题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觉得难度较大。 所以我们先这样的一个等式 y=x+1 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 方程的关系,再让学生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 ( 不平行于坐标轴 ) 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解之间的关系。 2、创造开发生成性的教学素材 在教学设计中,讲解例题时,当做出函数的图象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从图象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解释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义 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通过我们的再次讨论,发现我们这节课在这方面还体现的不够,没 有回到函数的真正本质: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y 是 x 的函数, x 叫做自变量。 2、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数学模式。 通过教师创设

文档评论(0)

152****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