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教学PPT).pptxVIP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教学PPT).ppt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第一篇章:从隋唐盛世看统一;;;;;;;;;;; 第二篇章:从民族交融看统一;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 ——杨须爱在《“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教师讲解: 民族交融不等于民族融合。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状态,它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各方面交往、交流的增多,更多的是包容文化多元的心态和心境,一种对它文化的认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是“和而不同”思想的真正体现。 民族融合包含着民族差异的消失、民族消亡的意思,而民族交融则包含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意思。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使用民族交融更恰当。在我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使用了“民族交融”一词。;一、自主学习概述民族交融的表现:;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教师讲解: 隋唐时期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是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二、合作交流分析民族交融的作用:;学生同桌交流得出答案: 政治:隋唐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历史的全盛时期。 经济: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经济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交通:交通发达。 少数民族角度: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开发祖国边疆地区。;;三、深度学习评析民族交融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用:;(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各自的特点并举例说明。(8分) (2)你支持哪一种民族交融的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进行标记,自己组织答案作答。 交流学习:存在疑问的问题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准备展示:推选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开发;;;;教师讲解: 学术界公认,隋唐五代时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阶段,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气候、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技术、人口等社会因素,共同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 根据葛剑雄等研究,自魏晋至五代,南方人口数翻番,极大地推动了南方农耕区的拓展。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南方的农田水利事业也发展迅速, 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得到了逐步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奠定江南核心农耕区的关键阶段。;;第四篇章 从藩镇割据看分裂;过渡语: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 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平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二)重点分析藩镇割据的双重影响:;【设计意图】唐末五代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藩镇割据,核心素养的训练也重点放这。表格借鉴了2018年高考题对藩镇割据新的研究成果,又通过一幅地图帮助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类型的藩镇。训练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三种核心素养。但是,学生对藩镇的认识只有课本上的表述,无法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解决,所以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理解藩镇割据的双重性影响。;教师讲解:不能把藩镇割据理解为充分和全部的割据。一方面是唐代分裂的原因,比较好理解。依据教材内容可以看出,藩镇独立性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较大权力,威胁唐朝中央权威。另一方面,正如表格和地图所示,藩镇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真正地维持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当年安禄山的根据地,有一定的割据基础。第二类是唐朝后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朝廷对他们,有时能控制,有时无法控制,因时因人而异。个别藩镇出现过几代连续割据的状况,但不是一直割据。第三类是南方的藩镇,不但不割据,反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听命于中央,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唐朝后期的中央财政主要靠南方支持。这样延续了唐朝后期100多年的统治。; 中兴的标准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看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ingogu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