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作业课件专题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x

2022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作业课件专题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质量评估(七)(专题七) (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武汉模拟)西周时,据卫盉、五祀卫鼎上的铭文记载,恭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恭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这反映了西周(  ) A.分封制焕发新的生机 B.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 C.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D.宗法秩序进行了较大调整;【解析】选B。据材料“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可知西周时期存在土地转让现象,反映出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产生,而财产的分化会推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调整,故选B。;【加固训练】   据记载,周人的婚嫁年龄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周人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替代。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这主要是因为(  ) A.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周朝最初主张晚婚,后来主张早婚,是因为春秋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故选C;思想解放运动与婚嫁年龄无关,排除A;礼乐制度遭到破坏与早婚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主张早婚会使人地矛盾更加激化,排除D。;2.《荀子·富国篇》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氾胜之书》倡导“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农谚“小籽作物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 A.精选良种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兴修水利;【解析】选B。“人善治之”“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小籽作物靠精耕”都是关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反映中国古代对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视,故选B;材料与农作物选种无关,与“织”无关,也未涉及兴修水利,排除A、C、D。;3.(金榜原创)《盐铁论》记载:“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凑会之要,陶、宛之术,无所施其巧。”材料反映了(  ) A.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B.对地方割据现象的担忧 C.农工兼顾的经济思想 D.中国古代经济主流政???;【解析】选D。材料中“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是强调耕与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耕织不强的情况下,工商业发展也会受挫,所体现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重视耕织,并未体现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政策,未涉及地方割据,排除B;材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并非农工兼顾,排除C。;4.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计账文书记载,在西魏的均田制下,课税户分为上、中、下三等,调的负担一样,租有所区别,上户一夫一妇纳租四石,下户两石。户内如有丁婢、耕牛,相应增加租调。这反映出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  ) A.调整土地关系 B.缓和社会矛盾 C.方便政府征收租调 D.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解析】选C。依据材料,在西魏的均田制下,实行租调制,调的负担一样,租依据户等有所差别,这反映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方便政府征收租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选C;推行均田制是对土地关系的调整,对土地关系调整则是为了收税,排除A;推行均田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是根本出发点,排除B;推行均田制也有利于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但并非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排除D。;【拓展延伸】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树、榆树、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授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拔高训练】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人。隋朝这种举措(  ) 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隋朝两次“貌阅”结果“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人”,结合所学,自北魏以来,均田制下存在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税的现象,故选B;材料举措属于户籍管理,与国家吏治无直接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