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实验基础.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实验基础.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一 实验装置、操作、目的 1.化学常用仪器使用的“十个”注意要点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润湿,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6)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托盘天平在使用前需调平。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9)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10) 2.常见装置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类型 固体+固体加热 固体+液体加热 固(或液)体+液体不加热 装置 适用 的气 体  O2(KClO3、KMnO4分解)、NH3[NH4Cl和Ca(OH)2反应]  SO2(Cu和浓H2SO4反应)、Cl2、HCl  H2、CO2、NO、NO2、O2(H2O2和MnO2反应)、NH3(CaO和浓氨水反应)、SO2(Na2SO3和浓H2SO4反应)、Cl2(KMnO4和浓盐酸反应)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图6-1 图6-2 (3)“万能瓶”:装置如图6-2,其有多种用途 ①洗气瓶: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②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③集气瓶: 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④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 ⑤观察瓶:观察气泡冒出速率控制气体流速。 3.关于实验装置图评价题的解题策略 (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正确。 例1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变式 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图6-3 A.加热装置Ⅰ中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 B.用装置Ⅱ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用装置Ⅲ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D.用装置Ⅳ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考点二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1.结论型性质探究的常见方法 (1)证明酸性: ①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 ②与Na2CO3溶液反应; ③与锌反应等。 (2)证明弱酸或弱碱: ①证明存在电离平衡; ②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 ③测量稀释前后的pH变化。 (3)证明氧化性:与还原剂(如KI、SO2、H2S等)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4)证明还原性:与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溴水、浓HNO3等)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5)证明某分散系为胶体:丁达尔效应。 (6)证明碳碳双键(或三键):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 (7)证明酚羟基: ①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8)证明醇羟基:与酸发生酯化反应,其产物不溶于水,有果香味。 (9)证明醛基: ①与银氨溶液作用产生银镜;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10)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①与水反应; ②与酸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原电池; ⑤电解放电顺序; 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⑦同种强酸的对应盐的酸性强弱。 (11)比较非金属的活动性: ①置换反应; ②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12)比较酸(碱)的酸(碱)性强弱:较强的酸(碱)制得较弱的酸(碱)。 (13)比较Ksp的大小:组成形式相同的难溶物质,Ksp较大的沉淀加稀溶液转化为Ksp较小的沉淀;在离子浓度相同时,首先生成沉淀的Ksp较小。 2.操作、现象、结论的正确性及一致性分析判断 (1)实验现象结论分析型试题常设陷阱 ①副反应或带出的杂质可能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

文档评论(0)

创新就是动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