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三)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起伏)、土壤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环境因素以及人和动物因素的影响。 1.特点: 呈镶嵌性分布 2.原因: 思考: 某座山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 。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由生物自身差异引起。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1、垂直结构分层原因: 生物本身的高度、活动空间的高度 2、水平结构分段原因: 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3、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实施计划: 1、准备: ⑴、制作取样器: 5cm ⑵、记录: 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注意断口处锋利,操作时注意安全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2、取样: ⑴、选择取样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 ⑵、如图: 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平齐。 ⑶、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壤倒入塑料袋中。 注意: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 差别? 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3、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 本节聚焦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肉食性鱼 小型水生动物 浮游动、植物 植食性鱼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一、群落 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3)一片草地 4)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农田生物群落 农作物 杂草 昆虫 青蛙 老鼠 微生物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森林生物群落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鸟类 蛇 微生物 研究池 塘群落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间关系 种群位置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 部分物种名录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 西伯利亚云杉 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 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 部分物种名录 苦槠、青钩栲 武夷杜鹃 毛杆玉山竹 武夷铁角蕨 如何区分?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同的群落物种数目是有差别的的 生物必修三群落结构剖析 从赤道到两极生物种数目(丰富度)如何变化?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 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气候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资料1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C A B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竞争实力悬殊时(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竞争实力相当时相互抑制 (牛与羊) 2. 猞猁数量 雪兔数量 猞猁数量 雪兔数量 捕食者 被捕食者 A B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 —被捕食者 —捕食者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B 生物A 生物B捕食生物A 1)动物体内:蛔虫、猪肉绦虫、血吸虫等 2)动物体表:虱子、跳蚤 3)植物:小麦线虫、菟丝子 4)细菌:噬菌体 B A B A 寄主 寄生者 3、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