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36.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PAGE PAGE6 精品文档 PAGE 2020中考语文热点知识概括 36 文言文阅读要善于借助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易丢分的一项。中考的文言文阅读,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扫读一遍,大概认识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述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谁,大概是怎么一回事。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详细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文段的题目,借助文段的讲解和出处,借助设题和选择支,先弄懂文段的大概意思。然后,借助这个大概意思,反过去读第二遍,由于前边的粗读已经理出一点头绪,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原来没弄懂的地方就变得比较好懂了。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有些同学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粗心。考生应当知道,所选文言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二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要保持优秀心态,调换各样手段,借助各样力量,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正确翻译文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也要善于借助。比如,善于借助字形剖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断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清除扰乱的意识,比如古今异义的扰乱,防备望文生义,以今释古。中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有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从过去中考来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题时丢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比如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中考邻近,在做文言练习时,要注意多积累考试经验。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经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经过诵读,力争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合精力剖析难断处,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有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 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自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系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概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方:且夫、若夫、乃夫、 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先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经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与“奇伟∕瑰怪∕特别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能够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 ;句末的虚词有: 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此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经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碰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 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既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有的修辞方法。句式齐

文档评论(0)

158****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