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VIP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2 2页,共 =sectionpages 2 2页 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1 1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 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透。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能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下》)。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壹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佛学有所谓四门诀 --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圃融。 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雄浑和清远代表了西汉和魏晋不同的文化风貌,即“忧患意识”和“乐感文化一。 B.孟子称孔子是“圣之时者”,是说孔子能够把握进退、出处、远近、迟速的度。 C.“猛志固常在”体现了陶渊明“忧’’的意识;“悠然见南山”则体现他“乐”的精神。 D.忧乐圆融这一人文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每个时代都有较大的变化。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二段提出本文论点,即忧乐精神的理想结合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B.文章用杜甫和李白的例子证明了忧乐圆融精神有时代表了不同人士的神采风韵。 C.文章主体部分从儒家和道家两个角度阐述中国文化具有忧乐圆融的特点。 D.尾段阐述了忧乐圆融精神的作用、变化和挑战,号召人们敬重并发扬这种精神。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文化中同时兼备忧乐两种精神,是中国忧乐圆融的人文精神形成的基础。 B.孔子集伊尹、伯夷和柳下惠三人之大成,是因为他达到了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C.儒、释、道三家学说都把“忧”“乐”两种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且看法基本一致。 D.圆融是儒道两家人格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文化能迅速容纳和包涵佛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锐意改革,打造林业产业发展的4.0版。”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淦波介绍,靠“卖山头”“砍树”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1.0版;保护森林即“看树”,靠政策补助生存,这是2.0版;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即通过“生态”“景观”获得经济效益,这是3.0版;而观音山通过“文化”“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4.0版。 在我国,近 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孤独的巍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中学试卷资料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1月3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