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视角下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docVIP

改革视角下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革视角下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 摘要:以文献综述方式简要述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会计理论上的研究发展,以期认识和了解我国在会计理论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绩。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进行综述和分析,并阐述对未来会计理论改革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改革视角,会计理论,研究发展 会计理论像大多数经济理论一样,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地进步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曲折和坎坷。在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联会计模式的影响。在十年特殊时期,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几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在这个特殊时期,虽然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环境不理想,但是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几十年,我国的会计学者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促进了我国会计理论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会计理论发展状况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不管是会计理论、会计制度还是会计方法,大都是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会计理论体系、制度和方法,这样就需要肃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会计学者对会计理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学术讨论的重点是,会计分不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二者之间存不存在根本的区别。其中,此次学术讨论的关键又在于会计核算的讨论。邢宗江、黄寿宸(1951)认为,阶级性存在于会计中,因此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存在根本上的区别的。但是,陶德(1951)认为,阶级性不存在于会计中,会计只是一门应用技术,所以会计不存在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之分。陈重丞(1951)认为,会计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内核”与“外涵”,所以会计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内核”指的是复式记账法,“外涵”则指社会经济制度。针对“外涵”,他认为会计存在阶级性。通过这次会计理论学术讨论,我国的会计学界认为阶级性是存在于会计中的。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我国随后也就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葛家澍(2000)认为,通过这次学术讨论,改变了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属性的认知,也使得我国会计学者在会计原理相关教材中必须阐明这一概念。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又对会计对象这一基本概念进行了热烈讨论。发起此次理论讨论的原因是,我国的一些学者对苏联的会计核算对象定义持有不同的意见。此次讨论时间较长,参加人数和发表文章也较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讨论,我国会计学者将苏联对于会计对象的定义进行了修改,使会计对象定义更符合我国的实际,也使得会计对象的定义更准确、简洁。另外,出现不少会计对象的新见解,其中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是“会计的对象是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的资金运动”。葛家澍(2000)认为,这次我国会计学界关于会计对象的讨论,最为重要之处是打破了苏联会计理论对于我国会计学界的权威禁锢,我国会计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具有当时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教材,促进当时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20世纪60年代我国会计学者再次讨论了会计属性,会计学者黄逸峰在这次讨论中提出会计具有两重性特点,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会计只具有阶级属性的结论。黄逸峰指出,存在阶级性社会中的会计,在具有阶级性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性。他指出,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方法,除了具有阶级性外,还具有各个阶级共性的地方。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我国会计学者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会计具有两重性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整体来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十年特殊时期,与其他学科一样,会计学科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出现了倒退。王光远、吴联生(2000)指出,当时会计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十年特殊时期会计学科类期刊大部分停刊,几乎没有合适的会计期刊找的到。蔡传里、冉明东、许家林(2009)也指出,在十年特殊时期,我国会计领域也像其他领域一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理论的研究方面所受到影响更大。 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会计理论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会计学者针对会计本质提出了“工具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会计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但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工具论”不能准确地描述会计的本质与特征。因此,我国会计学界掀起了对会计本质的学术探讨。这一次的学术探讨,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管理活动论”,另一种是“信息系统论”。我国会计学家杨纪琬和阎达五(1980)提出了“管理活动论”的观点,指出会计除了作为一个工具管理经济活动之外,对于经济活

文档评论(0)

owenjie2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