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00037 北京 解放军 304 医院 咸力明 佟万仁 人民军医 2003 年第 46 卷第 4 期(总第 521 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因肾上腺皮质发 生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以高血压、低血钾、肌 无力、高醛固酮和低肾素活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1 流行病学 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在高血压人群中的 患病率为 O.5 %-2 %。随着腹部 B 超、 CT 和 MRI 的广泛应 用,许多无特征的病人也能被早期检出。 Lim 等从高血压 465 例中筛检出原醛症 43 例 ( 占 9.2 %) 。该症从新生儿至老人均 可发病,但好发年龄为 30-50 岁,其发病率在性别中没有差 别,腺瘤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 1:1.2-1.5 ,国外报告为 1:2.3。 2 病因及病理 2.1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 (APA) 1955 年由 Conn 首 先描述,故又称 Conn 综合征,是原醛症主要病因,占 70 % 一 80 %,绝大多数腺瘤位于一侧, 左侧多于右侧, 常为单个, 仅 1%左右为双侧或一侧有两个腺瘤, 70%腺瘤见于女性。 多数直径 l-2cm ,包膜完整, 切面为桔黄色, 均质实性, 60 % -70 %的腺瘤重量小于 6g ,光镜下显示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网状带或质密细胞,以及大小不同的“杂合细胞” 。“杂合细 胞”表现出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的特点,有些腺瘤可同时存 在球状带细胞弥漫性增生。电镜下可见瘤细胞内线粒体嵴为 血小板。 2.2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 占成人原醛症的 10% -20 %,在儿童原醛症中最常见。 其病理变化为双侧肾上腺球 状带增生,伴或不伴结节,切面见肾上腺皮质增厚,厚度在 0.15cm 以上,光镜下可见大量透明细胞增生,多为弥漫性, 偶为局灶性。组织学上具有肾上腺被刺激物质,即在人垂体 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和另一 γ促黑素原相关因子,而醛固酮 合成酶基因并无突变,但该基因表达增多且酶活性增加。 2.3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PAH) 约占原醛症的 1%。 Kater 等在 1982 年发现有 4 例介于 APA 和 IHA 之间的病例, 其病理形态上与 IHA 相似, 可为单侧或双侧增生, 但生化特 征与 APA 更相似,行肾上腺单侧或次全切除可纠正醛固酮过 多的症状和生化异常。 2.4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GRA) 又称地塞米 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DSH) ,自 1966 年 Sutherland 报告 以来, 国内也有个例和家系报道。 GRA 发病年龄轻, 有明显 的家族发病倾向,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病特点是, 外源性 ACTH 可持续刺激醛固酮分泌, 而小剂量地塞米松可 抑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