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原文及释义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终身误 原文: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 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词句注释 金玉良缘: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此处特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句: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婚后,虽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爱情。山中高士,比宝钗,喻其清 高、洁身自好。雪,“薛”的谐音,指宝钗,兼喻其冷。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姝,美女。寂寞林,写明黛玉孤独死去。此 句写结了婚以后,贾宝玉总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爱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难平”。 齐眉举案:又作“举案齐眉”,原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 恩爱。案:有足的小食盘。《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 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 [2] 白话译文 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 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 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 稳重的薛宝钗, 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 可叹啊, 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 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三、枉凝眉 作者: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注释 阆苑( langyuan 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趴)——仙花。“阆苑仙葩”指 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 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 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着对方也白 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 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 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 的“牵连”意思相同。 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 不能成为现实。 “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 黛玉“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 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 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 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 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赏析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 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 黛玉之死与婚 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 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 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 黛玉的 “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 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 它包括着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 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 她为 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 毫不顾惜自己, 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 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 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 “你既吃 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 “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 上,还是根基配不上?

文档评论(0)

xu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