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教案(1课时5页).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教案(1课时5页).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教案(1课时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教案(1课时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教案(1课时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有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1课时5页)中国经典文化《孟子见梁惠王》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1)认识孟子其人及其思想看法。2)累积有关要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3)认识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对儒家学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1)意会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2)评论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个人精神品行。2)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教课要点与难点】1、认识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看法。2、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个人精神品行。【教课方法】朗读、议论。【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何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可见,孟子的作品对司马迁的影响之深, 也能够看出司马迁对人们一味 “逐利”的怨恨。那么,孟子对“利”是怎么看的呢?二、孟子其人其书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期间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看法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子继承并弘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德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育成人,孟母管制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嘉话,是后代母教之模范。三、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惜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益。孟子赞成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颠覆政权。正所以原由,《汉书》「艺文志」只是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後蜀时, 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此中包含了《孟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有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1课时5页) 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同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顶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省《孟子》中的有关内容。四、孟子德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德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和缓阶级矛盾,保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久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划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且模拟周制制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亲母亲对儿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当像父亲母亲同样关怀人民的疾苦,人民应当像对待父亲母亲同样去亲密、侍奉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假如统治者推行德政,能够获得人民的由衷拥戴;反之,假如不管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掉民心而变为独夫国贼,被人民颠覆。德政的详细内容很宽泛,包含经济、政治、教育以及一致天下的门路等,此中贯衣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类思想是从春秋期间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五、孟子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归纳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归纳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办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假如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办理各样人与人的关系,封建次序的稳固和天下的一致就有了靠谱保证。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发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只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一样和阶级的差异,可是他们的人性倒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贤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同等的地位,商讨他们所拥有的广泛的人性。这类商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改革的历史潮流,标记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齐读课文六、文言知识累积1.读音叟(sǒu)庶(shù)人万乘(shèng)弑(shì)其

文档评论(0)

zdq173053849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