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4).pptVIP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4).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 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户籍简、手实、户籍文书、户帖、黄册等实物史料,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树立实证精神;(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2.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认识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3. 从时空角度梳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的发展历程;(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4.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的特点;(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5. 密切联系实际,聚焦精准扶贫,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结合教材知识梳理中国古代的户 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演变历程。 (一)从编户齐民到永停编审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二)乡里制与保甲制的合一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三)从政府到宗族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古代中国政府如何掌握人口情况? 思考:当代中国政府如何掌握人口情况? 1.户口本 2.身份证(二代) 3.人口普查 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 王鹏 (一)从编户齐民到永停编审——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阅读教材P98-99页自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用时5分钟) (一)从编户齐民到永停编审——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2、秦朝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分类登记制度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史记 蒙恬列传》 秦户籍简 出土于湖南里耶。“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是征发赋役的依据。 里耶秦户籍简 4、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3、汉朝 编户齐民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材料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吴钩 《户籍上的中国》 材料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5、东晋 思考:根据材料(【历史纵横】P99)说一说东晋户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 生变化? 变化: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进行“土断”。 黄籍、白籍和土断 原因:(1)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主阶级的依附阶层。 (3)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 6、隋朝 材料:“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隋书·食货志》 大索貌阅 拓展:输籍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