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课堂实录】中国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音乐_课堂实录】中国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PAGE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人音版《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歌之美。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喜爱,增强传承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2、知识目标——感受体验劳动号子、小调、山歌的风格特征。了解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感受祖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3、能力目标——聆听鉴赏演唱不同体裁的民歌,探究并掌握民歌的基本特征,探寻民歌的韵律之美,增强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聆听学唱《孟姜女》《脚夫调》《弥渡山歌》等民歌片段,感受、体验不同民歌的风格特征并探究其风格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不同体裁民歌风格特点的探究,归纳掌握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民歌,它们或高亢或婉约,或诙谐或甜美,各有特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 新课教学: 1、首先,我们师生合作一起演唱老师创编的《加油歌》,给同学们紧张艰苦的学习生活加加油,鼓鼓劲。(师生一领众合唱歌)咱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题材与体裁非常丰富,刚才演唱的《加油歌》就是其中的一种体裁——劳动号子 播放视频《打夯号子》,问:这是什么劳动场面?他们的演唱有什么作用?师生归纳总结歌唱在劳动中的作用,思考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曲调铿锵有力;节奏反复与劳动同步;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创作方式即兴创作) 播放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理解民歌即兴性的基本特征 比较聆听江苏的《孟姜女》与河北的《孟姜女哭长城》,通过歌词、旋律、速度等要素感受体验不同的地域风格,总结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发展变化,归纳出民歌的传播方式-口耳相传 播放民歌《茉莉花》《绣荷包》《小拜年》,通过聆听归纳小调的特点(产生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结构均衡规整;节奏鲜明有序;曲调流畅抒情) 播放《脚夫调》,比较其与劳动号子、小调等节奏上的不同,归纳总结山歌的特点(多在山间、田野抒发感情时演唱;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高亢辽阔) 介绍山歌不同的名称,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弹琴教唱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5125 25165,感受西北民歌旋律的起伏,体验西北的方言 播放《弥渡山歌》的视频,随音乐感受南方民歌的不同 10、学唱体验南方民歌的特点,体会其波浪式的旋律起伏 三、归纳总结民歌的特点:演唱语言—方言;传播方式—口耳相传;创作方式—集体创作、即兴创作;篇幅—短小 四、分组创编:1、以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即兴创编歌词,歌唱自己的家乡、学校、班级等,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集体,爱他人的教育; 2、找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五、 课堂总结:同学们,当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第一次发出“吭哟吭哟”的呼喊声,从最初的劳动号子到五千年来生生不息、传唱至今的民歌,都是中华民族最真切最伟大的命运咏叹调,是中华文化最丰富最直接的起源之一,?更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有着远大抱负的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担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的重任,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让中国民歌唱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通俗音乐,对民歌比较陌生,普遍认为民歌手的演唱很土。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学生对音乐喜好类型的调查统计,结果是:在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之间,喜欢通俗音乐的占95.5%,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仅有4.5%;在民间音乐的喜好方面,喜欢中国民歌的仅2.5%;但喜欢欧洲民谣和乡村音乐的却占90%。我觉得产生这一文化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生疏感”,这里面既有地域和地域文化的限制产生的距离感,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流行音乐的强大冲击。由于流行音乐的审美过程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表象的欢快更易于带来感官的刺激,获得精神浅层的愉悦。因此,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普及,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血脉中延续民族基因,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要关注的课题。我选择执讲《中国民歌》,就是想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意识,接受民族音乐传承方面的教育。 效果分析: 这堂课从正确的教学定位出发,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音乐教育客观规律的同时,兼顾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渗透了对音乐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打破了音乐鉴赏课本的传统教学体例,整合了古今多地各具特色的优秀民歌资源,采用传统音乐作品与现代作品相结合的资源配置,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获得了审美体验,提高了音乐素养,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较好地完成了“以美育人”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南北民歌对比的方式来阐释民歌。课堂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