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课件-.ppt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dānyuán):因数与倍数 解决问题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第一页,共10页。 偶数除以2余数是0,奇数除以2余数是1。 (3)偶数可以(kěyǐ)用字母表示为2n(n是自然数),奇数呢? 2n+1 (4)如果用一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奇数呢? (1) 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奇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bèishù)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bèishù)的数叫做奇(jī)数。 (2)偶数是2的倍数(bèishù),也就是除以2余数是几?奇数呢? 第二页,共10页。 奇数(jī shù)+偶数=? 方法(fāngfǎ)一:通过举例推断 奇数(jī shù):5,7,9,11,… 偶数:8,12,20,24,… 奇数+偶数 5+8=13 9+20=29 7+12=19 11+24=35 和都是奇数 所以,奇数 + 偶数 = 奇数 …… * 第三页,共10页。 方法(fāngfǎ)二:摆小正方形 用图表示(biǎoshì)看起来更方便 奇数(jī shù) 偶数 奇数+偶数 所以, 奇数 + 偶数 = 奇数 偶数 …… …… …… * 第四页,共10页。 根据奇数、偶数的特征(tèzhēng)验证 换句话说, 如果(rúguǒ)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余1, 那么(nà me), 奇数 + 偶数 = 奇数 第五页,共10页。 奇数(jī shù)+奇数(jī shù)=? 偶数(ǒu shù) 奇数(jī shù) 5,7,9,11,… 8,12,20,24,… 奇数+奇数 5+7=12 5+9=14 和都是偶数 9+11=20 列举法 …… 偶数+偶数 8+12=20 8+20=28 和都是偶数 8+24=32 …… 所以, 偶数 + 偶数 = 偶数 奇数 + 奇数 = 偶数 偶数+偶数=? …… ……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摆小正方形 * 第六页,共10页。 课堂(kètáng)达标 基础训练 1.奇数(jī shù)+奇数(jī shù)= 奇数(jī shù)+奇数(jī shù)+奇数(jī shù)= 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ǒu shù) 偶数 偶数 奇数 第七页,共10页。 2.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1)2569+385的和是( ) (2)11+12+13+14+15+16+17+18+19的和是( ) (3)486+112的和是( ) 3.在方框(fānɡ kuànɡ)里填上适当的数 (1) 380+25□的和是偶数 (2)2570+35□的和是奇数 (3)2789+350 □的和是偶数 * 偶数(ǒu shù) 奇数(jī shù) 偶数 第八页,共10页。 拓展(tuò zhǎn)提高 30个学生要分成(fēn chénɡ)甲、乙两队,如果甲队的人数为奇数,乙队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的人数为偶数? * 奇数(jī shù)+奇数(jī shù)=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第九页,共10页。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 第十页,共10页。 词语:图形 拼音:túxíng 解释:画像,图绘形象。《宋书·礼志四》:“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新唐书·方技传·张果》:“有詔图形集贤院,恳辞还山,詔可。”图样。在纸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形状。参见“图样”。几何图形的简称。 词语:所以 拼音:suǒyǐ 解释: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9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