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讲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讲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解 读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理解认识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救国主张的。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知识点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实践基础: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4)个人转变:孙中山上书未果,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三民 主义 同盟会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 发展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4.评价 (1)进步性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知识点二 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1)背景: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3)启示: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为救国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力量。 “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都不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两次“护法运动”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知识点三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 ①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②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5.影响 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史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①,异种残之,外邦逼之②,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解读] ①说明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②说明当时中国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民族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 【提示】  民权主义解决君主专制统治的问题;民族主义解决满洲贵族及外国压迫的问题。 史料二 (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二)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④。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解读] ③④中“一律”“一切”等词语赋予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项目 旧三民 主义 新三民主义 内容 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ngliaodo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