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梅庵琴派的起源及发展》 作者邵元复.pdfVIP

转帖《梅庵琴派的起源及发展》 作者邵元复.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帖: 《梅庵琴派的起源及发展》作者邵元复 梅庵琴派是近代民国初年时所崛起的一个新兴琴派,它的创始者是山东诸城人王宾鲁(字燕 卿)先生。山东诸城王氏是一个大的家族,世代都有善琴的传人。到了清末民初的年代,王 氏家族中更先后出了五位杰出的琴人,他们是:王溥长字既甫、王作祯字心源、王露字心葵 (他们是祖孙三代),王雩门字冷泉,以及王宾鲁字燕卿等人,一时兴起了山东古琴音乐的 蓬勃气象,也影响了近代古琴艺术的发扬。 王燕卿先生在《梅庵琴谱》的自序中说:“宾鲁青齐下士,家近诸冯,诵读之暇,每念 吾家自高祖以次,于操缦一道,代有传人,窃不揣固陋,勉步后程,乃于家藏书籍中搜求, 复乞伯叔兄弟,共得琴谱全部十八种,残篇六种,抄录零锦若干,昼夜研究,未能得其万一, 又佐以《礼记》、《汉书》、《来子易注》、《纪氏丛书》,推其数以穷其理,殚心竭虑,数易星 霜未得其奥妙。嗣携琴访友,纵横于海岱之间近三十年,恒赖诸名流多方指教,自问始有进 境,觉此道可以养吾神气,陶吾性情,月夕风晨,诚不可须臾离也。”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王燕卿先生是生长在一个古琴音乐的世家,他从小在家族 中就受到古琴音乐的熏陶,进而学习古琴,从他的家族中取得了相当的资料,潜心研习,复 钻研古籍律吕理论,而后携琴访友,结识了山东、江苏各地名家,切磋交流,积数十年的经 验,始创立了个人的独特风格,而能流传至后世。 王燕卿先生在民国初年时,经过南海康有为先生的介绍,接受了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 (即中央大学的前身)校长江易园先生的聘请,在东南高等师范学校设帐教授古琴。当年教 授古琴并不是在学校中设立专门学系,而是像如今学校社团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学习。那时, 先父大苏公和同邑至友徐立孙先生先后负笈东南高师,乃有机会拜列王夫子门下习琴,而在 众多的学生中,仅徐立孙先生和先父二人学成,能为得到王燕卿先生心传的弟子。 王燕卿先生于民国十年病逝于南京,民国十二年夏,徐立孙先生与先父大苏公将王先生 所遗留的《龙吟观残谱》重写编述、校订,而易其名为《梅庵琴谱》。 “梅庵”乃是王燕卿 先生在东南高等师范授琴之所,位于北极阁下,原是清末临川名画家李瑞清(清道人)先生 主两江师范时所建之小筑,(按两江师范为东南高师的前身)取名“梅庵”为他作画、临池 之所,而他亦自号“梅庵”。徐立孙先生与先父在编纂琴谱后,将其易名《梅庵琴谱》也是 取纪念之意,而“梅庵琴派”也由此而得名。 《梅庵琴谱》共选辑十四曲,比原遗留的曲谱少了十曲。初版以连史纸石印,其钞写、 制图等工作分由再传弟子陈心园、夏沛霖二先生担任。初版印行五百册,其中有部分分订为 上下两册者。目前在台翻印之《梅庵琴谱》则是徐立孙先生于1958年在大陆增编之再版本。 至于梅庵琴社则是在民国十八年夏天,由徐立孙先生与先父大苏公约集从学诸弟子发起 组织,此时距王燕卿先生返归道山已有八年之久。由于琴社之成立加以琴谱之刊行,奠定了 “梅庵琴派”在近代古琴界之地位,一时大江南北各派琴人,以及雅好琴学者莫不以人手一 册作为参考学习之用。 “梅庵琴派”之所以能崛然兴起,独树一帜,有其两大原因:第一、梅庵所传诸谱,如 《关山月》、《玉楼春晓》、《秋夜长》、《长门怨》等曲,都是在历代传世各谱中未见者;而他 如《风雷引》一曲与各谱所辑者绝不雷同;《平沙落雁》一曲除多处变化不同外,最特出者 乃第一段的单按音处王先生将其改为合音,增添了共鸣,王先生更增加创作了 — 段描写雁 鸣和飞翔的景象。而《捣衣》、《搔首问天》也均多有改变,当时琴家多确认系王先生所增益、 改编者。二是王燕卿先生不独对古琴音律有其深切的研究,尤其他对于现代音乐的节奏、旋 律更有创新的概念,即就其订定琴曲点拍可见一斑,而其对旧曲之改编,更有独到、传神之 处,无怪其能创立梅庵琴派自有其实至名归之誉。(在此应补充说明一事:自从1990年 《龙 吟馆琴谱》抄本自荷兰莱顿图书馆被发现以来,很多说法已能据以证实王燕卿先生的辉煌成 就,后文中当将详细分析研究情形予以介绍。) 现在先将徐立孙先生对《梅庵琴谱》风格的论说介绍如下: 王燕卿先生沉默寡言,自高祖以次即以操缦闻于时,其家世不能尽悉,仅知其自幼即爱 好古琴,曾学琴于王冷泉而青出于蓝。尤可贵者先生在当时即打破常规而独创一格,在古琴 演奏技巧中可以说是一革新者,先生亦以此自豪,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琴谱之有节拍,可以说自燕卿先生始。当时琴家对记谱点拍不甚重视,认为弹琴要 孤芳自赏,不需要有一定的节拍,而可以意为之。燕卿先生则极力主张要有一定不移的节拍,

文档评论(0)

zenlunm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