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综合测试题苏教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综合测试题苏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综合测试题(1)_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综合测试题(1)_苏教版 PAGE / NUMPAGES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综合测试题(1)_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单靠“死”记还不行 ,还得“活”用 ,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 ,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幅可长可短 ,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 等,定期检查点评 ,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 ,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 ,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等等 ,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班级 姓名 成绩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 ,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 ,只要应用得当 ,“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 矛盾。相反 ,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比一比,填一填。(5 分) “教书先生 ”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 ”那一行当怎么说也 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 “先生 ”一词也并非 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 “先生何为出此言 也? ”;《论语》中的 “有酒食,先生馔 ”;《国策》中的 “先 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 “先生 ”为父兄或有学问、 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 “先生长者,有 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 “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 “教师 ”之意, 倒是与当今 “先生 ”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 ”之本源含 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 ”为“先 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 而与人言 ”,其中之 “先生 ”意为 “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有( )个, 有 第1页/共2页 ( )个。 比 少( )个; 比 多( )只; 2、在短的后面画“√” 。(4 分) 3、在高的下面画“√” 。(4 分) 4、圈一圈。(4 分) (1)把左边的 5 个▼圈起来: ▼ ▼ ▼ ▼ ▼ ▼ ▼ (2)把从左数第 6 个▼圈起来: ▼ ▼ ▼ ▼ ▼ ▼ ▼ 5、把左边的 6 个○圈出来,给从左边数第 6 个○图上颜色。(4 分) 6、☆○□○☆☆◇☆◇◇□☆○☆○○◇□○◇ (8 分) ☆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 7、把不同类的圈出来。(4 分) 9、在 里填上“>”“<”或“ =”。(6 分) 2 5 0 1 3 3 7 6 5 3 8 4 10、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10 分) 4 0 7 5 2 11、看数涂色。(6 分) 5 7 12、数一数,每一种物品有几个 ? (12 分) ( )个苹果 ( )个杯子 ( )个 球 13、看图圈数。(24 分) 14、想一想,连一连。 15、想一想,画一画。 第2页/共2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6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