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高等教育管理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粘度影响高分子和被粘物表面接触的紧密程度。 粘度低,胶黏剂较易润湿铺展,分子接触紧密,可得 到较高的胶接强度。但是,粘度过低,虽然利于润湿铺 展,但也易于流淌,且内聚强度不会太高。 第29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胶黏剂的粘度应当是随着胶接过程的推进而逐步升 高,最终硬化或固化。胶黏剂在低粘度状态时的时间久一 点,可以增加接触的程度和胶接强度。从实用观点出发, 绝大多数胶黏剂至少应在几分钟之内保持相当的流动性。 对大面积一次粘接时,则希望保持流动性的时间略长 一点,以便顺利完成大面积的均匀涂胶。 第30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③加入的抗氧剂、增塑剂、紫外光吸收剂、润滑剂等低分子量助剂的影响; ④成型加工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如脱模剂的影响; ⑤商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不慎带入的杂质。 第31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各种无机物都是高能表面,如 与其接触的液体或胶黏剂的粘度很低,表面张力也低,则 其接触角很小,可以自动润湿铺展,分子相互接触紧 密,胶接强度可能高。 反之,许多极性的液体胶黏剂和非极性的聚乙烯或 其他聚合物,由于低能表面以及和液体胶黏剂的极性不 相匹配,形成的接触角大,胶接效果不好,胶接强度也 不会高。 第32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一次粘接面较小的,则保持低粘度时间可短一点,如 α—氰基丙烯酸酯类胶黏剂,多用于小面积快速胶接, 保持低粘度时间只需几秒或几十秒。 胶黏剂处于流动状态的时间,是胶接过程的重要参数 之一,也是胶黏剂控制适用期的重要因素。根据所要求 的胶接水平,综合考虑胶黏剂的粘度及保持流动性的时 间是很重要的。 第33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3 表面能 胶黏剂与基体之间的接触程度也受到表面能的影响。 Zisman曾经指出,接触角对衡量接触程度是有用的量度。 液体胶黏剂和高表面能固体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能,—般都超过液体分子本身的内聚能。 第34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4 弱边界层 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应当有良好的分子接触,才能达到较高的胶接强度。如在胶接接头内,存在相当低的强度区域,那末,即使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有良好的接触,接头强度也并不会很高。 第35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边界层主要是指固体、液体、气体紧密接触的边缘部分,从物理角度看,通常是指流经固体表面最接近的流体层,对传热、传质和动量均有特殊影响,但没有独立的相,这一点和界面是有一定区别的。如边界层内存在低强度区域,则称为弱边界层。 第36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三节 胶 接 理 论 了解胶接理论,不但可以从理论上指导胶黏剂选择, 胶接接头的设计,制定最佳的胶接工艺,控制影响胶接强 度的各种因素,达到形成强力胶接接头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了解胶接的内在机理,包括胶接与被粘对立 统一的关系,胶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对胶接 现象,从感性认识深化到本质与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第37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尚有争论,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理论,但在解释胶接现象方面,均各有可取的观点,目前仍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中。 第38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1 机械结合理论 这是一种较早的最直观的宏观理论。认为被粘物表 面的不规则性,如高低不平的峰谷或疏松孔隙结构,有 利于胶黏剂的填入,固化后胶黏剂和被粘物表面发生咬 合而固定。这就是机械结合理论最简单的解释。 第39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McBain在3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理论。机械嵌定的固定 方法应用很普遍,表面处理过的金属粘接,多孔物质如 纸、木材、皮革、纺织品等的胶接就是实际的例子。 机械结合的关键是被粘物表面必须有大量的凹穴、槽 沟、多孔穴等,当胶黏剂涂布上去时,经过润湿、流动、 挤压、铺展而填入这些孔穴内,固化后,就嵌定在孔隙中 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表现出较高的胶接强度。 第40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机械结合理论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其他胶接 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几乎一度被冷落。近20年来,用现 代微观研究仪器的观测结果,证明微机械嵌定作用是确 实存在的。 如在ABS塑料上镀金属,镀前先用溶剂处理,使塑料 表面产生大量微穴,然后沉积导电物质到微孔中,再进 行电镀。 第41页,共6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金属铝的胶接强度一般不太高,经HCl液或化学氧化液处理后,生成大量立体结晶构造,带有大量槽沟和微穴,胶接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