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检测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 A.世袭         B.多生产粮食布帛 C.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 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某项措施,该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A.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C.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 D.使北魏立足中原经济文化中心 3.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奖励耕织,建立县制 B.重视汉化,缓解矛盾 C.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D.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 4.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  ) 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 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D.没有得到明神宗的支持 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  ) A.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 6.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  ) 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 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 7.“又出新车啦!”“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年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却与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如图是开放的浦东局部图,它自开放以来创造了很多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的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下列有关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B.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C.充分利用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 D.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9.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100(1+28%) 100(1+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活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了“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变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 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 类别 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 综合性法规 《商人通例》(1904年);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破产律》(1906年) 奖励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的表格,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1.D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获得相应地位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