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docVIP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口腔科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74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 2 1.牙龈炎症和出血 2 1.1牙龈炎症的病理改变 2 1.2牙龈炎症的临床表现 2 2.牙周袋形成 3 2.1牙周袋的形成 3 2.2牙周袋的病理改变 3 2.3牙周袋的分类 4 3.牙槽骨吸收 4 3.1牙槽骨吸收的组织病理 4 3.2牙槽骨吸收的类型 5 4.牙齿松动和移位 6 4.1牙齿松动 6 4.2牙齿病理性移位 6 文2: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6 (一)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7 (二)修复治疗前的处理 8 (三)修复治疗的原则 8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正文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 文1: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 1.牙龈炎症和出血 1.1牙龈炎症的病理改变 牙龈炎的病理改变是与龈沟及牙颈部菌斑中的口腔微生物相联系的。这些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一方面直接破坏牙周组织的上皮和结缔组织,另一方面又可刺激局部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在清除这些外来物质的同时,也导致了间接的免疫病理损伤。牙龈作为牙周组织的前沿部分,首当其冲地最早遭受损害。 初期病损临床上无明显反应,仅表现为龈沟液渗出增多。组织学上可见结合上皮及龈沟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壁粘附,并可见白细胞移出到结缔组织、结合上皮和龈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上可出现牙龈发红,探诊时出血。组织学可见结合上皮增生并有钉突网形成。形成期病损又称慢性龈炎期。临床上牙龈充血明显,呈暗红色。龈沟加深且不再与牙面紧贴。组织学上可见慢性炎症反应。此期与早期病损的主要区别是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取代淋巴细胞而占优势。 1.2牙龈炎症的临床表现 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严重时可波及附着龈;组织肿胀,牙龈缘增厚,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龈缘有时可见糜烂渗出。点彩部分或全部消失,而表面光亮。以肥大增生为主时牙龈呈结节状并可覆盖部分牙面。也可能出现牙龈退缩而形成牙根暴露;由致密坚韧而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牙龈炎时,因牙龈充血肿胀可致龈沟加深在未形成牙周袋以前,附着水平无变化,龈沟底仍位于釉牙骨质界处;牙周袋形成后,有附着丧失,袋底位于牙骨质上;牙龈炎的主要症状即为牙龈出血,多表现为刺激性出血如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等;牙龈炎症时,龈沟液的渗出增多,并有成分的改变。龈沟液的变化可作为牙龈炎症程度的指标之一。 2.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是龈沟的病理性加深,是牙周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2.1牙周袋的形成 牙龈炎症后期,由于炎症刺激导致龈沟上皮及结合上皮受损。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上皮钉。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炎性渗出物引起结缔组织变性,使大量胶原纤维破坏。这些区域的牙骨质因炎症刺激而使成牙骨质细胞受损,导致牙骨质沉积受阻,从而使其与结缔组织的有机联系遭到破坏。于是,结合上皮沿受损牙骨质面向根方迁移,直至未受损的牙骨质部位。感染的牙骨质暴露于龈沟内,龈沟底向根方移动而形成牙周袋。与此同时炎细胞沿血管、淋巴管进入牙槽骨附近,引起牙槽骨吸收,局部牙周纤维也失去附丽,结合上皮向更深部增殖,牙周袋则更加深。 2.2牙周袋的病理改变 牙周袋由龈面、底面、根面以及袋内容物四部分组成:浅层为不完整的复层鳞状上皮,部分糜烂或溃疡形成,上皮呈网状增殖,并有炎细胞移出及渗出物。深层为血管丰富的炎性肉芽组织;为结合上皮移植于牙骨质面处。上皮增殖,表面有坏死或退变等现象。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物,纤维间质退变水肿,牙周纤维破坏代之以炎性组织;此面系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牙根面。根面可见牙石沉积,其上覆有菌斑。牙骨质表面脱矿并有吸收。当牙龈退缩,脱矿的牙骨质暴露在口腔内,可因唾液中矿物质而发生再矿化;主要是炎性渗出物、坏死细胞、细菌、食物残渣等。袋壁软组织因受根面牙石的机械刺激而出血。 2.3牙周袋的分类 根据解剖形态可分为假性牙周袋和真性牙周袋。假性牙周袋即龈袋,是炎症所致牙龈肿胀使牙龈向冠方增生,形成的龈沟加深。袋底即龈沟底,结合上皮的位置未变;真性牙周袋即牙周袋,是由于结合上皮向根尖方向增殖迁移,并与牙面分离所形成的袋;根据牙周袋与牙槽嵴的关系可分为骨上袋和骨下袋。骨上袋的袋底位于牙槽嵴的冠方,是由于牙槽骨水平吸收而形成的;骨下袋的袋底位于牙槽嵴的根方,是由于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