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文化起源、内涵及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萱草文化起源、内涵及建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萱草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具有很深厚的内涵。近年来,山西大同在发展黄花产业过程中,不断深挖萱草文化内涵,领悟其精髓,即:萱草文化是汇入中华文化海洋的涓涓细流,独具魅力与特色。本文对萱草文化起源、内涵及建议展开研究,以期能让大众对萱草文化有所了解。

1萱草品性及文化起源

萱草(拉丁学名:Hemerocallisfulva(L.)L.),阿福花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从西伯利亚到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适应性强,喜湿耐旱,不怕盐碱,不畏严寒。黄花是萱草的典型代表,俗称黄花菜、金针,别名忘忧草、宜男草、忘居、丹棘、疗愁、鹿葱、鹿剑等。它叶片似兰,花苔高俏,花蕾细长,每株日开一朵,连续四十多天。黄花花型窈窕秀长,舒展奔放;花色或金黄耀眼,或鹅黄明亮,使人明目,令人清新;花香甜馨诱人,沁人肺腑,令人爽心;新鲜黄花菜肴,有一股特有香甜味道,入口绵软,嚼之嫩爽,令人难忘。

萱草文化历史悠久,以最早记载萱草的《诗经》来说,至少2500多年前,西周卫国一带(今河南濮阳)萱草忘忧文化已经流传,《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提到的“谖草”即指萱草。而萱草的观赏、食用、种植历史还要更早。

萱草不仅是名花佳卉,也是重要的中药材。《滇南本草》记载:“治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乳痈,乳岩,攻痈疮,汉中产者,其性补阴血,止腰疼,治崩漏,止大肠下血。”萱草自古以来就为历代诗人所吟咏,留下了很多名诗佳作,三国曹植《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光采晃曜,配彼朝日。”唐李商隐《牡丹》:“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宋苏辙:“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觜。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纤纤吐须鬣,冉冉随风哆。”明代张宁《沈启南萱草》:“楚楚清芬老,别来犹尔芳。不须多种植,对此已忧忘。[1]”

萱草作为食品是指黄花,也称黄花菜、金针,与木耳、蘑菇合称“素三珍”,是宋明以后航海必带之蔬菜。宋王之道《次韵朱元顺食萱草羹》:“谁将忘忧姿,撷芼等蘋藻。充肠固甚慰,入鼎可堪扰。”明徐渭《梅桂谖草》:“金陵梅桂馅酥蒸,北地黄花掺肉羹。一吸葡萄春五斗,旋移狂墨写刘伶。”民间招待客人最后要上一道美味的黄花汤,因此“黄花菜凉了”表示宴席结束,引申为等待太久之意。孙中山先生从营养学角度推荐的“四物汤”,就是由金针菜、黑木耳、黄豆芽、豆腐组成的汤菜。

由此可见,萱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并存,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条溪流恰如其分。

2萱草文化内涵丰富

萱草文化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内涵,流传至今,发展演变,形成了诸多释义。

2.1忧思文化的寄托

萱草文化最常见的是表现忧思心情。人有七情六欲,忧是其中之一。萱草从食之安眠、忘忧,上升到文化层面,作为寄托忧思的一种象征。

(1)表示夫妻或男女之间相思。如《诗经·卫风·伯兮》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描写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明朝张泰:“萱草生竹间,幽根相屈盘。虚通美人意,秾悦此君颜。庭隅会别鹄,堂背栖双鸾。愿结连枝好,忘忧至岁寒。”讲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

(2)疏解和疗愈自身忧虑。如三国时期蔡琰:“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南北朝孙擢:“处处多谖草,赖此慰人心。”唐白居易:“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唐李中:“纵有一庭萱草,何曾与我忘忧。”宋黄庭坚:“琼枝虽疗渴,萱草忘人忧。”明杨士奇《题谖草》:“对此谖草,粲乎有章。我自陶陶,何忧何忘。”明江源“归鸿浪说能传信,谖草谁云可疗愁。”

(3)表现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唐钱起《送郎四补阙东归》:“劝酒怜今别,伤心倍去春。徒言树萱草,何处慰离人。”明欧大任:“安得谖草花,宽我长忧戚。”明魏学洢:“从君乞谖草,使我心弥忘。”五十年代,董必武公差外地给夫人何连芝信中写道:“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

(4)表示忧国忧民之心。唐代孟郊:“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唐崔湜《大漠行》:“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宋苏泂:“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焉得儿男备征戌,等闲挈取版图回。”表现战士出征,为国解忧的雄心壮志。宋林洪:“春日载阳,采萱于堂。天下乐兮,忧心乃忘。”宋石延年《萱》:“移萱树之背,丹霞间缥色。我有忧民心,对君忘不得。”宋韩琦:“合欢萱草两含芳,一见令人乐兴长。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表现对人民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的期盼。

2.2孝母文化的载体

自唐代开始,萱草花逐渐被赋予母亲花的含义,用以表现子女对母亲的孝敬,进而将萱草借代为母亲,称母亲为萱亲,其生日为萱辰,住处为萱堂。宋叶梦得:“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弄孙那得见,将母竟难谐。”这里萱堂指的就是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