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职高.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教案职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散文《荷塘月色》,体会其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掌握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朱自清的散文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3、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想象力,提高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情景交融,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朱自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采用赏读式和多媒体教学辅助。

四、教学资源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月光、荷花、星空、月下树影、荷叶

3、VCD片段:少女起舞、裙幅舒展

4、配乐朗诵录相片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展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大家能说出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吗?

(学生:《春》和《背影》)

对。朱自清是一位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他还被称为什么?

(学生:民主战士)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民主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朱自清处于矛盾彷徨之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朱自清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充满诗意,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就是体会其中静谧清幽的美,以及其中淡淡的哀愁和喜悦,情景交融的完美结合。

(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了解朱自清的行踪。谁能复述朱自清出门赏月的过程?

(学生:朱自清这几天心里不安,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去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他披上大衣,走出门。经过一条小煤屑路,来到荷塘,欣赏月下景色,然后想起《西洲曲》。最后回家,发现妻子已经睡着了。)

谁能补充一些细节呢?

(学生补充:朱自清在荷塘边观赏荷叶和荷花,然后看月色,最后环顾四周景色,才想到《西洲曲》。之前没有描述清楚四周景物的观赏。)

学生的回答很好,通过后面同学的补充,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朱自清的行踪:出门→沿着小路→观赏荷塘月色→环顾四周→回家。

(一)细读课文

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朱自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

(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朱自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朱自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朱自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

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

(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朱自清心情有无变化?

(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朱自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朱自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朱自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朱自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

赏读第4段

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朱自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朱自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准确,朱自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

(生:朱自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

(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

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

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

(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

那么朱自清如何表现花的呢?

(生:朱自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

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

媒介显示:星空图

朱自清怎么描写荷香呢?

(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

文档评论(0)

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