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思想.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推动现实教育的有利素材。本文阐

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的常用的教育教学思想原则以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分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教育教学思想原则对加强现实教育的必要性,这对于教育

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原则;

教育是治国之本,中华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教育思想原则和方

法,是其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常用并在历经时间考验后逐渐形成一种传统。

一、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

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历代教

育家继承,并不断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思想原则,贯穿

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材施教"的践行者,也是他在教育上

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的主要表现,是对不同"材"的问同

而答异、抑强而励弱、使学生均得到发展。同是问、问孝、问政等,孔子对不同发问对

象弓、樊迟、司马牛和颜渊的回答完全不同,因为孔子明白∶颜渊和弓不仅悦子之道,

而且具有德、对其回答就深奥;司马牛"多言而躁"、樊迟志向不高,就回答得浅显而有针

对性。

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思想,主张"教亦复述"。他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生来具有

同样的善性,但由于环境和个人修养的不同,造成了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因此,他先把教

育对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对才能较高者只需及时点化;对长

于德行者加以熏陶,使其成为德性完全之人;对长干才能者加以正确指导,使其成为通达人

才;对一般学生用答其所问解答疑惑,使其成为有用的人;对不能授业的学生,可通过私取他

人、自学成才的方法。使其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孟子将不同特点的施教个体。扩大到不同

类型的施教群体,无形中扩大了被教育者的数量,提高了教育的社会效益。这是对孔子"

因材施教"思想的发展。

明代中叶的王守对"因材施教"给予了新阐释,认为教学不单单使人学到知识、发展

道德理性,更重要的在于成就每一个体的独立人格。明确主张教育旨在成就不同学者的主

观个性,造就豪杰之士的战斗精神,完成每一个体的独立人格。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

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既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第二,通过观察。他通过多方面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即"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

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其所走的道路和考察其感

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他们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

"因材施教"是从孔子的原始模式向着理性化模式不断演进的,它是一个随着社会前进

而前进、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教育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二、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最早见于孔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学生不到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

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教师举其一,学生就应该"反"其三。但究竟如何启发,孔子在《礼

记.学记》中作出了较好的回答。

首先,阐明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价值。即启发诱导是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

教与学融洽,使学生不畏学习,能够独立思考。"和易以思"同时遵循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注意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启发是为了达到拓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易以思"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也是启发式教

学的价值。

其次,揭示了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

喻。"即教师懂得入学之门有难易之分,了解学生资质有美恶之别,才能多方诱导学生。显

然,实施启发诱导的方法,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懂得因材施教,就无法做到启发诱

导,因

文档评论(0)

151****92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