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pptx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年份卷别出处选材聚焦2023新课标Ⅱ材料一:《韩非子·难一》材料二:《孔丛子·答问》两则材料聚焦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一事,展现了儒、法两家的论辩交锋。新课标Ⅱ材料一:《百战奇略》(军事理论专著)材料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军事问题言论辑录)两则材料聚焦“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分析符坚失败的原因。2022新高考Ⅰ《战国策·魏策三》(国别体史书)孟尝君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担使命,游说赵、燕两国助魏抗秦。新高考Ⅱ《东观汉记》(纪传体断代史)吴汉骁点善战,屡立战功,爵位高但谦恭俭朴。年份卷别出处选材聚焦2021新高考Ⅰ《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唐太宗虚心采纳谏言,在减轻徭、选用廉吏、赏罚有度等方面均有政绩。新高考Ⅱ《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祖逖年少有志,与将士同甘共苦,取得战绩。他鼓励、督责农业生产,发展边境贸易。2020新高考Ⅰ《明史·左光斗传》左光斗为官正直,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陷害。新高考Ⅱ《明史·海瑞传》海瑞为官清廉,正直。详写了他“死谏”的情形和去世后百姓悼念的盛况。命题趋势(1)试题考点及考查形式稳中有变。文言词语理解题的考查内容由以往的单纯的文化常识变为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并重。文言文断句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命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会越来越强。(2)重视教材,教考衔接。命题重视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覆盖了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而且试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都有意识地关联教材内容加大了对教材的考查力度,突出了教考衔接的命题方向。备考策略(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要逐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规律,构建文言知识体系。(2)精研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可将高考文言文文本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和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进行挖空训练,这是高效利用真题的备考方式。(3)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面。加强对不同文体、风格、主题选文的研习,兼顾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杂史、别史、诸子散文等多种体裁文言文的训练。考点解读考点1文言断句题型一主观题一、文言文断句三原则1.词句意思要通顺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易产生歧义,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应断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要兼顾古汉语及古代文化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因为句中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作”“为”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二、文言文断句七法1.体察文意法文意是断句的基础。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把握文意。即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意思,这个意思大致是用几句话表达出来的,有哪些关键词。断句时可抓住这些关键词,前后连缀。符合整段文字大意且符合语法习惯的,要连缀在一起;连缀在一起不符合整体意思表达的,就要考虑断开。这是基本的断句方法。2.对话标志法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等为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虚词标志法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意贯通,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单音或复音虚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中连词、介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

文档评论(0)

187****18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