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GE2

宜顺论文网www.13L

PAGE5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报道、概念界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解决对策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对策

目录

一、我国留守儿童概述 4

二、我国留守儿童现状 5

1.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5

2.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5

3.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问题 5

4.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6

三、我国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6

1.从社会发展来看 7

2.从家庭认识来看 7

3.从学校教育来看 7

四、现在阶段留守儿童问题相关对策 7

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及政策优惠 8

2.学校也采取一系列措施 8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9

4.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9

五、结束语 10

六、参考文献 10

我国留守儿童概述

因素。当儿童的道德问题无法在父母那里求得解决时,便会求助同伴群体。不良的同伴群体是儿童过错行为的诱因,有研究发现团伙成员在一起时违法犯罪行为会增多。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道德行为处于放任的状态,易受不良同伴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偏差表现为:在家不听代养人的教导,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纪律散漫,常常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拉帮结派。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夜不归宿,更有甚者染上敲诈、赌博、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逐步走上偷盗、抢劫的违法犯罪道路.

(三)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瞧不起,因此,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

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现一定的自我封闭性,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一段时间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心理孤僻抑郁。

3.逆反心理和行为偏差: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际交往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亲友的批评管教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有的孩子因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

4.厌学心理和怨恨父母: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时不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学习比较被动,加之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接管他们的亲戚一般只管他们的生活不管学习,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症等问题。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三、我国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发展来看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留守儿童?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程度不够高,即使存在一些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建立了一些基金会、专用资金,但仅仅局限于物质帮助,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上来关注与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各界虽然也实行了很多爱心措施,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出台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项措施或者实施相对应的项目方案。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