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分析——两面针深陷多元化泥淖.docx

公司战略分析——两面针深陷多元化泥淖.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企业在海外强势竞争下的生存状态

——两面针深陷多元化泥淖

财管14仲霏2014310580

2016/7/1

目录

TOC\o1-3\h\z\u一、案例简介 1

(一)战略背景 1

(二)公司简介 1

(三)多元化战略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多元化战略相关的研究 2

三、多元化战略动因 3

(一)产业分析 3

(二)外部环境分析 4

(三)企业内部分析 5

四、多元化效果分析 5

(一)方法综述 5

(二)财务分析 5

(三)BHP衡量战略长期收益 7

五、结论与建议 8

一、案例简介

(一)战略背景

1992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批准6个主要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作为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的试点地区。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迎来了海外跨国公司大批涌入的高潮。

外资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运作能力,加之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迅速在中国市场上扩张,以锐不可当之势挤压着中国传统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

大批中国传统品牌开始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路,其中不乏有诸如同仁堂、长虹这样的成功典范;还有一批被外资收购,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宝、三笑;另外还有一支队伍,选择了进行多元化转型多方面寻求出路,比如两面针。

(二)公司简介

两面针牙膏系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主导产品。自从上世纪80年代推出第一支中草药牙膏起,两面针在1986年到2001年连续15年蝉联牙膏本土品牌产销第一,占据着中国牙膏市场的据对领先地位。“一口好牙,两面针”这一耳熟能详的广告以及两面针牙膏特有的草药香成为诸多80后人熟悉的记忆。在90年代外资日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前10年内,两面针也曾一度以超过5亿支的销量与佳洁士、高露洁等巨头并驾齐驱,为中国日化产品民族品牌扛起一面大旗,2004年1月30日,两面针在上交所上市(代码600249),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日化公司。

上市为两面针募集资金总额达6.83亿元。充裕的资金支持下,两面针开启多元化经营战略。在实体投资领域涉及日化、房产、医药,造纸、化工等领域;在资本市场也有证券、基金,新股申购等多元化投资。

(三)多元化战略

2004年,两面针分别在6月、9月和12月,启动在扬州旅游用品生产基地项目,收购广西亿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股权,合资设立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设立亿康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资本市场投资业务;以及两面针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两面针分别投资了柳州桂康日用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两面针九州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至此,两面针已有发展初期的口腔护理业务发展为一家房产、造纸、日化、化工、巴士,投资多栖发展的公司。

至2015年,公司多项业务进行整合,形成大日化板块、纸业板块、精细化工板块、房地产板块和医药板块五大主要板块。

二、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战略相关的研究

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企业战略专家安索芙提出的。后形成产业组织学派和战略学派两个分支,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解读公司多元化。本文采用静态多元化的概念,即我国通行的定义:多元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网同时经营两种以上行业的经营战略。

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元化公司的度量方法是SIC客观度量法,它以各国证监会公布的标准行业分类码为依据进行度量。下又具体分为5种方法,即业务计数法、Herfinadahl指数法、熵值法、同心指数法和多样性值法。本文采用的业务计数法是由Cort(1962)提出,通过计算企业涉及的不同行业的个数来衡量企业是否实施多元化及其多元化程度。

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讨论了公司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动因。从财务角度来说,smith和Watts(1992)、Hubbard和palia(1999)、Richardson(2006)等人的研究发现,负债水平与企业多元化意愿负相关,而现金流水平和企业多元化意愿正相关。而在盈利能力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关系问题上,则有Grant(1998)认为盈利状况好的企业更容易多元化和Campa(2002)认为盈利差的企业更希望通过多元化提升业绩两种不同的看法。从非财务角度来说,Colpan和Hikino(2005)发现,企业的技术能力、营销能力、资金能力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因素,其中技术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在国内,艾健明和柯大钢(2007)通过对586家制造业公司的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能力越强,则越有可能进入新的行业。刘冰(2011)等认为,企业的冗余资源越多,可供选择的战略范围就越大,就更倾向于多元化战略。而苏静勤和刘静(2012)则认为,外部环境是激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