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引起黄疸和溶血的途径改变红细胞膜稳定性影响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自肠道再吸收利福平:竞争胆红素受体新生霉素: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合成维生素K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呋喃唑酮减少肠蠕动的药物杀灭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2药物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第41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6-PD辅酶ⅡNADPHGSH正常红细胞膜稳定因素GSH维持膜上-SH基处于还原状态还原当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SH溶血氧化性药物当G-6-PD缺乏药物改变红细胞膜稳定性——溶血第42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黄疸血红蛋白铁卟啉珠蛋白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肠道排出利福平新生霉素 生理性黄疸:血细胞破坏、血清蛋白含量低,2-3d出现,2w自然消退。药物-高胆红素血症:第43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新生儿核黄疸(胆红素脑病) 1904年,由Schmol命名而来。死亡率50%-70%,幸存者75%-90%留有中枢神经后遗症,是人类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和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 药物致核黄疸: 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使游离胆红素升高→亲脂性,与脑磷脂亲和力强→神经细胞胆红素浸润 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脂肪乳等,临床宜选用无竞争力的药物(头孢噻肟)第44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和黄疸的药物类别代表药物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乙酰水杨酸抗疟药伯氨喹、氯喹合成抗菌药长效磺胺、硝基呋喃类抗生素新生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利福平、头孢哌酮、头孢曲松CNS抑制药吩噻嗪类、地西泮其它合成VitK、二巯丙醇第45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输入白蛋白或血浆,减少游离胆红素;使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等,增加肝脏消除胆红素的能力(临床”退黄”常规);使间接胆红素分解和排出,如光照疗法(蓝光);减少肠道循环吸收,可用活性炭或消胆胺等。血红素--------→胆红素“锡卟啉类化合物”美国FDA批准临床试验。HO(血红素加氧酶)第46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临床表现:当高铁血红蛋白含量 >10%,全身青紫 >30%,缺氧表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 >60%,昏迷治疗特效药:低浓度亚甲蓝1-2mg/kg+25%GS10ml,iv高铁血红蛋白亚铁血红蛋白携O23高铁血红蛋白症(青紫症)长效磺胺、醌类、苯胺、硝基苯、亚硝酸盐等第47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因:新生儿生理特点—凝血功能不健全 药物:阿斯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如便血、吐血,以及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退热宜采用物理降温法! 抗凝血药(如保泰松、肝素等)、 皮质激素等药物,可导致颅内出血4新生儿出血第48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因:新生儿生理特点—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血脑屏障不健全 药物:吗啡致呼吸抑制 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可致昏迷或惊厥 氨基糖苷类致听神经损害 呋喃妥因致多发性神经根炎5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第49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以氯霉素典型ADR命名的药源性疾病 病因:氯霉素血液浓度过高致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生物氧化磷酸化障碍。 临床表现:呕吐、腹胀,因氯霉素损害心肌组织致循环衰竭,全身青灰、体温降低和休克,所谓“灰婴综合症”,死亡率高 氯霉素的另一严重损害:对有过敏体质的婴儿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进行性贫血严重者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6灰婴综合症(致死性循环衰竭)第50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51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头孢哌酮:肾脏损伤时经胆汁排泄为主,肝损伤时改为经肾脏排泄为主,**医源性高渗血症:**医源性高渗血症:*******第9页,共5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途径吸收特点对药物的影响po胃容量小胃呈横位易溢乳或呕吐,口服用药失败胃排空时间长胃内吸收↑十二指肠吸收↓胃酸低,10d无酸1对酸不稳定、弱碱性药物吸收↑,如“氨苄青霉素”2药物吸收不规则,个体差异大肠蠕动快肠道吸收减少肠道微生物菌种不同尚未健全,影响药物在肠内的转化与吸收,个体差异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